「惜字亭」的名稱通常題識在亭身上半部的門額(例如苗栗綠苗里英才書院的惜字亭),或是字紙投入口的門蓋;沒有題識的「惜字亭」名稱,可能要參考它旁邊另立的碑牌(例如台中石岡土牛客家文化園區的惜字亭)、有關該亭的相關文獻,或者詢問與該亭有關的人員,甚至是該地方一般民眾的稱呼。因此同樣是「惜字亭」,卻有許多種不同的稱呼。
有題識:苗栗綠苗里英才書院(文昌祠)惜字亭
無題識:台中石岡土牛客家文化園區惜字亭,旁邊立有「惜字亭」的解說牌
有時一座「惜字亭」身上不止有一處題識,或是不同的文獻與碑牌的記載不同,或者紀錄名稱的人詢問了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稱呼產生。所以,同一座「惜字亭」也會有不一樣的名字。
2015年9月,「新北客園版惜字亭」第一版的名稱,我採用了第一眼所看到的文獻稱呼,統計之後發現:全部128座「惜字亭」,共有27種名稱;其中第一名使用最多的是「敬字亭」30座,包括新北市四座中的兩座佔二分之一,臺北市三座中的兩座佔三分之二;排名第二的「聖蹟亭」、「字爐」各15座;第三多的是「敬聖亭」14座;而我所使用的「惜字亭」名稱只有11座,與「聖亭」並列第五;其餘的21種名稱,都在5座以下;只有1座的名稱,更有17個之多。
到了「新北客園版惜字亭」第二版的時候,「惜字亭」的名稱又增加了2種成為29種。以下就依它們數量的多寡順序,排列比較於下:
名 稱 |
第一版 |
第二版 |
備註 |
||
128 |
數量 |
141 |
|||
敬字亭 |
30 |
34 |
林家花園、文昌祠、芝山岩惠濟宮、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
||
聖蹟亭 |
15 |
17 |
潭底公園、桃園的中壢龍潭龜山蘆竹等5座 |
||
字 爐 |
15 |
15 |
|
||
敬聖亭 |
14 |
14 |
|
||
惜字亭 |
11 |
14 |
苗栗英才書院、通霄黃家古厝、臺中林氏宗廟、鹿港龍山寺 |
||
聖 亭 |
11 |
12 |
|
||
文筆亭 |
5 |
5 |
|
||
字紙亭 |
4 |
4 |
|
||
字 亭 |
3 |
3 |
|
||
惜字爐 |
3 |
3 |
東吳大學 |
||
字紙爐 |
1 |
2 |
|
||
孔聖亭 |
1 |
1 |
|
||
文星閣 |
1 |
1 |
|
||
文筆閣 |
1 |
1 |
|
||
字 塔 |
1 |
1 |
|
||
金 亭 |
1 |
1 |
|
||
金 爐 |
1 |
1 |
|
||
紙 亭 |
1 |
1 |
|
||
紙 爐 |
1 |
1 |
|
||
惜字塔 |
1 |
1 |
|
||
敬文亭 |
1 |
1 |
明志書院 |
||
聖 爐 |
1 |
1 |
|
||
聖文亭 |
1 |
1 |
|
||
聖蹟臺 |
1 |
1 |
|
||
頓水亭 |
1 |
1 |
|
||
賢文閣 |
1 |
1 |
|
||
龍 亭 |
1 |
1 |
|
||
崇文臺 |
|
1 |
|
||
惜紙亭 |
|
1 |
|
||
數量第一的稱呼仍然是「敬字亭」,增加4座為34座,新北的板橋林家花園、新莊文昌祠,和台北的芝山岩惠濟宮、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等都是。
「聖蹟亭」排名第二,增加2座為17座,數量卻只有「敬字亭」的一半:新北的樹林潭底公園,桃園地區的中壢、龍潭、龜山、蘆竹等5座,都稱為「聖蹟亭」。
我個人比較偏愛的「惜字亭」稱呼,仍然只排名第五,但是許多有名的古老建築,像苗栗綠苗里的英才書院、通霄北城里的黃家古厝、臺中南區的林氏宗廟、和鹿港的龍山寺等都使用它。
除了這三種稱呼外,數量在10座以上的,還有第三名的「字爐」15座、第四名的「敬聖亭」14座,和第六名的「聖亭」12或11座。
以字數來區分,有三字組的19種和二字組的10種。二字組的10種裡,取自三字組中兩字的有6種,其中「字亭」分別來自「敬字亭」、「惜字亭」2種,「聖亭」來自「聖蹟亭」、「聖文亭」、「敬聖亭」、「孔聖亭」等4種。前二種取其第1和第3個字,後二種取其第2和第3個字。
「惜字亭」稱呼的第3個字,也就是指建築物形式的字共有亭16、爐6、閣4、臺2、塔1等五種的區別。爐是最初實用的形式,其餘為「爐」增高和美化後的結果,形制略有變化。
三字組「惜字亭」稱呼的前兩個字的屬性,粗略可分為具體的「文、字、紙、筆、蹟」,與抽象的「敬、惜、聖、賢、崇」等兩類。
三字組的前兩個字名稱,一般由一個抽象的字加一個具體的字相互搭配組成,例如「敬字亭」、「聖蹟亭」、「惜字亭」、「惜字爐」、「惜字塔」、「敬文亭」、「聖文亭」、「聖蹟臺」、「賢文閣」、「崇文臺」、「惜紙亭」等都是。也有由兩個抽象字相加的,像「敬聖亭」;或是兩個具體字相加的,像「文筆亭」、「字紙亭」、「字紙爐」、「文星閣」、「文筆閣」等。比較特殊的「孔聖亭」和「頓水亭」兩名不在此限:前者過度誇張的把所有文字教化的功德,都歸給了孔子,孔子天上有知,恐怕也要謙虛的說一聲「無力承受」;後者則牽涉到地方上傳言的「神蹟」,在此錄而不論。
二字組的第一個字名稱,也分具體與抽象兩類:抽象字僅佔其二,都是「聖」字;具體字則有「字、紙、金、龍」等。「字、紙」易明,「金、龍」則需稍加說明。
「金」指敬神燒化的金箔紙,簡稱金紙;燒化金紙的爐、亭就叫「金爐」、「金亭」。「惜字亭」而座落在寺廟的,通常都與「金爐」或「金亭」並立。開始時二者的使用率相當,隨著時代的進步,字紙的使用越來越少,或者說敬字惜紙的風尚日趨沒落後,「惜字亭」的使用率就越來越低,甚而廢棄不用。於是座落在寺廟的「惜字亭」,可能因為原本的「金爐」或「金亭」損毀,而被用來代替「金爐」或「金亭」,昔日的「惜字亭」,就成了今日的「金爐」或「金亭」。目前稱之為「金爐」及「金亭」的兩座「惜字亭」,其緣故率皆如此。
至於「龍亭」則因位在高雄美濃古龍肚庄頭,六角形的五層建築,主祀至聖先師孔子,已不再只是單純的一座「惜字亭」,故地方人士,特別以天上人間皆為至聖的「龍」字名之,極致尊崇之意。
附帶說明:「惜字亭」的座落位置,可以分別為十處。最多的是附在寺廟旁的有76座,其次是散置在村落的有32座,第三名的是書院附設的11座,其他的還有附在伯公祠旁的有8座,建在文化館、民宅、街道節點的各為3座,附屬於官署、學校的各有兩座,而像板橋林家花園裡的「敬字亭」,則歸屬於宅第的,則只有1座。
總之:「惜字亭」多樣的稱呼,標誌著「惜字亭」「進化」的過程。「惜字亭」的產生,原是為了「燒紙」之用,所以「爐」應是它的原型。
「爐」,「國語辭典」的解釋是:供燃燒用的設備、器具。如:「電爐」、「烘爐」、「瓦斯爐」等。當作一種設備、器具,「爐」這個最初實用的形式,只注意到它的真實目的,也就是燒化的功能;字紙是燒化的內容物,所以稱為「字爐」「紙爐」「字紙爐」;珍惜字紙則是它背後的動機,所以稱為「惜字爐」;為了表示尊敬之意,也因為它所燒的字紙,都是聖人的發明和遺留,便捨「字紙」而稱「聖」,所以尊稱它為「聖爐」;後來因為跟寺廟燒金紙的「金爐」相混了,有的就也改稱之為「金爐」了。這個時移勢易之後所造成的「金爐」之稱,完全是肇建「惜字亭」的先民們,始料未及的意外轉化!
但是,「爐」畢竟只是實用的器具,用來燒烤烹煮湯食、焚燒垃圾雜草等還算匹配;要拿來恭送聖人的遺物,那就有點兒不敬了。於是在燃燒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在「爐」的形式上便加以美化,亭、塔、閣、臺都是它的選項。
根據「國語辭典」的解釋,「亭」是有頂無牆,供人憩息、觀賞的建築物,多築在花園或路旁。如:「涼亭」、「茅亭」。
「塔」是形高頂尖的建築物,築於佛寺內用以藏舍利和經卷等。源出於印度。層數多為單數,也就是1、3、5、7、9等,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也稱為「佛圖」、「浮圖」、「浮屠」、「窣堵波」。另有一些高聳而形狀似塔的建築物也叫塔。如:「燈塔」、「水塔」、「瞭望塔」、「金字塔」等。
閣:古代一種類似樓的建築物。屋分兩層,底層為支撐層,上層立於支撐平座上,四周圍起,有窗,視野高闊,通風良好。常建於園林中以供休憩。亦供置物藏書用。如:「樓閣」。
臺:高而平,可供眺望四方的建築物。如:「瞭望臺」、「亭臺樓閣」。
隨著生活環境的日益改善,先民不滿於「惜字亭」原先低矮粗略的形制,因此首先予以增高美化,或修成「亭」、或修成「塔」。「亭」著重於其尖凸的頂,「塔」則表示其高出於「爐」之上,實用的目的則不變,所以稱「字亭」「字塔」「紙亭」「字紙亭」。珍惜字紙的的動機也不變,所以稱為「惜字亭」「惜紙亭」「惜字塔」;至於「金亭」之稱,與「金爐」一樣,也是事後始料未及的意外轉化。
隨著文化的提升,先民對於承載文化精髓的「字紙」,已不再止於「珍惜」的層級,而是逐漸的躍昇為感恩與崇敬之心了,於是將「惜字亭」尊稱為「敬文亭」「敬字亭」「崇文臺」;而後再度深入文字背後,考察發明、傳播文字者的神聖功業,改稱「敬聖亭」;後來這個「聖」字成了專屬的稱呼,所以稱為「孔聖亭」「聖亭」「聖文亭」「聖蹟亭」「聖蹟臺」。而「賢文閣」之稱,則是連眾「賢」人之文,都與「聖文」一體加以感恩與崇敬了。
之後,「惜字亭」脫離了實用的身分,變成為文字能力的象徵;不再只是珍惜字紙、燒化字紙的地方,而是祈求提升文字能力、獲取考試功名的祭祀場所。於是有的「惜字亭」奉祀了筆墨紙硯等製作文字的工具,有的奉祀了發明傳遞文字教化的聖賢,有的奉祀了上天專管文運的神祇,所以稱為「文星閣」「文筆亭」「文筆閣」。轉化為「頓水亭」,是因為它的「神力」超乎了文教,更貼近鄉村居民所需的「止水」功能;稱之為「龍亭」,則是村民對於「惜字亭」神敬的極致,再也沒有比祂更加崇高的了。
推測「惜字亭」各種名稱演變的過程,表列如下:
1實用功能 |
2物象美化 |
3表達敬意 |
4神化轉化 |
目的:1字 爐 |
目的:1字 亭 |
表面:1敬文亭 |
神化:1文星閣 |
2紙 爐 |
2字 塔 |
2敬字亭 |
2文筆亭 |
3字紙爐 |
3紙 亭 |
3崇文臺 |
3文筆閣 |
動機:1惜字爐 |
4字紙亭 |
背後:1敬聖亭 |
轉化:1頓水亭 |
尊敬:1聖 爐 |
動機:1惜字亭 |
專人:1孔聖亭 |
2龍 亭 |
轉化:1金 爐 |
2惜字塔 |
2聖 亭 |
|
|
3惜紙亭 |
3聖文亭 |
|
|
轉化:1金 亭 |
4賢文閣 |
|
|
|
5聖蹟亭 |
|
|
|
6聖蹟臺 |
|
by 甲多先生 @ 2022.06.01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