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正國中的同事
中正國中,全名為臺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現校址為臺北市中正區愛國東路158號。民國68年8月配合古亭區新隆里都市更新計畫,並緩和鄰近國中之飽和現象,奉准設立籌備處於金華國中內,調派鍾明樟先生為主任,積極展開校地徵收及住戶、地上物拆遷調查及補償工作,同時進行建校規劃設計。72年8月正式成立「臺北市立中正國民中學」,由鍾明樟先生擔任首任校長。同時第一屆新生八百七十四名報到入學,我也是當時到校的第一批老師。三年之後,第一屆學生畢業時,全校教職員工174名;第二屆時增為182名;第三屆時再增為188名。第三屆以後,我已經離開中正。因此,我在中正國中的同事,最多時為188位。
這188位同事,我並非全都認識;他們也不見得全都認識我。所以我不是要把他們全部介紹出來,也沒有那個必要。但是下面這幾個,我一定要說一說,因為他們跟我特別有緣;這緣分在同事的當下,還不怎麼顯著,必得再經過爾後幾十年的沉澱,它的醇厚甜美,才值得回味。其中有11位,跟我在其他的學校還曾經同事過,是我的二度同事。
1 |
2 |
3 |
|
|
|
20.5年 |
17.5年 |
16.5年 |
第一位是謝芬蘭老師。民國72年8月,我們一起成為中正國中的第一批老師,她是輔導主任,我是導師。五年之後,我們又不約而同的離開中正、調到建中,我在補校、她在日校。她在建中當了16年的輔導老師,最後從建中輔導主任的職位上榮退;我則早她半年退休離開建中。總計我們兩人在兩校,一共同事了20.5年之久,這情況在世上恐怕是不多見的,位列第一。
第二位是呂榮華老師。民國73年8月,她是第二批調來中正國中的老師,只待了三年,民國76年8月,她就調往比中正更新的敦化國中。我們在中正雖然只相處了三年,而且都互在不同的學年。但是因為民國75學年度,一起訓練了115的學生、參加詩歌朗誦比賽的關係,我們顯得特別親近。那次比賽,中正國中獲得臺北市國中團體組特優第九名。
民國77年8月,我先調到建中、在補校;翌年,她也在她的師大碩士班指導教授極力推薦下,調來建中、到日校。再翌年,我也調到了日校,反而成了她在建中日校的晚輩。民國93年2月,我從建中退休時,她正好擔任我們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主席。離校時,她一直送我到停車場,才跟我揮手道別。總計在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有17.5年之久,位列第二。
第三位是魏季美老師。她也是民國73年8月,第二批調來中正國中的老師,跟我不同科,在中正時似乎沒有多少交集。民國77年8月我調離中正時,她卻與另外四位中正同事,在金山南路卡歐佳牛排,請我吃第一餐餞行飯。其中兩位與我同為國文科;兩位雖是英文老師,一個座位在我的隔壁,一個是第一年我們帶一年級時,與我互為任課班的老師,都有地緣關係;只有她跟我的瓜葛最少,是我最不熟悉的一個。沒想到在她進到建中以後的12年半裡,她卻成了我最最熟悉的中正國中的同事第一名。
在我調離中正之後、她調來建中以前,我們仍有往還。790713我們一同參加了吳餘鎬招攬的「石門吃活魚」活動,吳餘鎬是曾經到過我家的、總共三位的中正國中同事之一。800614中午,魏季美帶著小孩,請我在羅斯福路的餐廳吃飯,專問我有關建中學校的種種,似乎是為她即將調來建中暖身。民國80年8月,她果然調到建中來了,我們再度同事;這一回,我們成了工作密切的同事。
先一年,我在建中補校,以兼任建青和建中人兩分學生刊物的指導老師為條件,轉調日校服務;實際上,我從進到補校開始的兩年裡,就已經一直是建中補校學生刊物的指導老師。建中補校的學生刊物名稱也叫「建中人」,是雜誌型的,身分地位如同日校的「建青」雜誌;日校的「建中人」則是報紙型的刊物。
到日校指導建青和建中人刊物的工作,是異動諮商時補校長官跟我說的;日校長官說的則是兼任訓育組的副組長;最後拿到的校長聘書,上面明白寫的是「義務協助訓育工作」。總之,我的服務單位是在訓導處,辦公桌也擺在那裡;工作的內容是輔導學生刊物的編輯;職務名稱是建青和建中人的指導老師。這工作,在民國80年8月魏季美調來建中前,我已經幹滿了一整年。
民國80學年度,魏季美調來建中時,她的辦公桌居然就擺在訓導處我的辦公桌旁,我們兩人比鄰而坐、整整相處及一起並肩工作了一年,這就是她此後成為我最最熟悉同事的秘密。
民國80年9月間,她給我稍來一分影印的文件,是訓導主任於800829經校長核可的簽呈,上書:「……三老師分別擔任一、二、三年級級導師,協助訓導工作之推展,依規定課程減授……:魏季美 輔導社團活動;林義烈 輔導刊物編輯;張文良 輔導教學活動。」我這才知道我的官方稱呼是級導師,依規定可以減少六小時的授課時數。實際上,我擔任級導師的這兩年,協助訓導處的工作還真不少,但是授課時數的減少,我可是連半個鐘點都不曾享受過。
當時我指導的建青和建中人兩分刊物,雖然都號稱為「校刊」,主導權卻掌握在學生手上,分別由學生社團的「建青社」和「建中人社」在運作,我這個指導老師,真的只能從旁輔導,無法全盤掌控。建中學生聰明第一,搞怪也無敵,時不時出點亂子,搞得學校高層雞飛狗跳,這就是為什麼訓導處要單點我來負責指導他們的原因。第一年比較陌生,訓育組長還偶而出手相助,驚滔駭浪中,兩期雜誌、三期報紙,總算如期出刊完畢。
這第二年,有魏季美的加入:她本來就是專管社團活動的,而這兩個社團的最主要活動,就是編輯和出版校刊,她就管得上了。後來為了管理方便,她乾脆也加入了指導老師的行列,結結實實幫了我許多的大忙。
民國89年8月,來建中的前中正國中最後一位同事、林暸祿到校後,魏季美更把我們六位前同事集合起來,變成非正式的聯誼團體。民國92年6月,她首度糾集我們設宴歡送林暸祿主任榮退。半年之後,民國93年1月7日中午,她也召集他們一起在永康街的「古典玫瑰園餐廳」歡送我的退休。總計在中正建中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有16.5年之久,位列第三。
4 |
5 |
6 |
7 |
|
|
|
|
14年 |
11年 |
7年 |
6年 |
第四位是王靄宜老師。她也是民國73年8月,第二批調來中正國中的老師,民國77年8月我調離中正,我們在中正共事了4年,因為一直分處在不同的學年,雖然同為國文老師,並不熟稔。民國79年8月,她也調來建中,我們再度同事,一直到民國89年8月她自願退休。這次相處時間較久,加上曾經中正同事之誼,雖然也很少在同個學年待,交情還是比較深的。
她也是曾經到過我家的三位中正國中的同事之一,而且還來過兩次。第一次是831125,我們與主席夫婦等人,一起為國文科的活動探路,去爬二格山,回程經過我家,我請他們去深坑吃豆腐,來家喝茶坐坐,略盡地主之誼,不是專程來的。第二次是860625我因車禍請假在家,她與呂榮華等國文科同事7人(呂榮華也是曾經到過我家的三位中正國中的同事之一),專程連袂來家探訪。總計在中正建中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有14年之久,位列第四。
第五位是宋慧珠老師。她是民國74年8月,第三批調來中正國中的老師,到民國77年8月我調離中正,我們在中正共事了3年。她教數學,我教國文,如果不是互為任課班的老師,幾乎沒有機會說話;所以我們的相熟不是在中正,而是在興南。興南是臺北縣的一個小學,民國62年,我們分別從屏師和臺北女師畢業,分發到此,派令上我們的姓名還並排在一起,依照姓名筆畫順序,宋在前、林在後。
在興南的第一年,我只教了一個月零三天,便請假當兵去,應該是沒跟她說過話;兩年後我退伍復職,當五年級的導師,正好與她同學年,這才是我們相互熟稔的開始。此後兩年,由於同學年的關係,課務和活動有許多的接觸,我們才有一些互動。兩年後學生畢業,我當科任去,她繼續帶班,業務沒有什麼交集,關係也就變淡了。民國69學年末,我們同時參與臺北市的國中候用教師甄試,雙雙獲得錄取,她分發到至善國中教數學,我分發到瑠公國中教國文,從此各自東西。
沒想到一年多以後的720112下午,我受訓育組長之託,帶學生到北一女參加模範生的表揚,遇到宋慧珠也帶她的學生來領獎。見面之初,猶如他鄉遇故知般之熱絡,我們並肩坐在會場樓上的角落,說了整整一個典禮時間的話;一個多鐘頭所說,比我們在興南同事八年說話的總和還要多。下一個學年上學期的721017,我剛轉調到中正,就在中正第一次看到她來校,知道她已經從至善調回古亭,正在尋求再調的機會。她跟我一樣,都是校長喜歡的師範生,調到中正應該是遲早的事,只要中正有缺的話。果然明年八月,她就如願以償調了來,我們再度成為同事。
我跟她的二度同事是最特別的,跨了小學、國中兩階段,是真正的奇遇。總計在興南中正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有11年之久,排名第五;即使不算我請假當兵的那兩年,同事9年多,仍然穩居第五位。
第六位是莊雪芳老師。民國69學年末,我參加臺北市的國中候用教師甄試,獲得錄取,分發到瑠公國中教國文,莊雪芳那年則剛從師大畢業,也分發到瑠公國中教生物。當時學校的行政工作乏人問津,訓導處的組長尤其缺人,因此我們三位新進的國文科甄試候用男老師,就通通都兼任了訓導處的組長,我被分配到體衛組。事後校長告訴我,是因為我在師專讀美勞組,衛生組常常需要畫海報,完全是適才適所的安排。
我當組長教國文和體育,莊雪芳當專任教生物。在年齡上,我大她6歲;在當老師的經歷上,我比她更早了有8年;可是就當國中老師而言,我們都是才教第一年的新鮮人。不同的是,我還承擔了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行政工作,比她有更多的挑戰。幸運的是,我在那裡遇到許多跟她一樣的同事,處處幫我的忙;莊雪芳雖然未當導師,但因任教科目與衛生組有關,幫得尤其多。她幫我的最大一個忙,是720712發現我們的調校公文仍壓在校長手裡時,約我一起到校找校長。她因為情況比較單純,且有長輩撐腰,校長終於在720714的商調截止日後一天批准了,我也因此同時獲得了批准。720806晚了3天的調校公文終於抵達學校,我們倆也從那時一起離開瑠公調到中正。
到了中正,我當導師,她當專任。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國中導師,跟在瑠公的第一次幹行政一樣,挑戰還是比她多。因為曾經同事過兩年的關係,在中正的第一年,她是我全校最熟悉的人,也是幫助我最多的人。總計在瑠公中正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7年,排名第六。
第七位是林暸祿老師。民國72年8月,我們一起成為中正國中的第一批老師,他是體衛組長,我是導師。不是同科,交集不多。但是他的新任職務,與我剛卸下的位置相同,又與我同宗姓林,感覺特別有緣。第二年他專任體育組長,我們因為成立了「大大網會」,聚會打球時的場地器材借用等等,多有關涉,交集便多了。民國76年8月,他應新成立的敦化國中吳武雄校長之邀,前往擔任總務主任,只在中正待了四年;760805中午,我們在天然臺湘菜館,宴請包括林暸祿、呂榮華等幾位當年離校的人吃飯,席開五桌,可惜組長以上無一人到場,比之前宴送退教學組陳志弘組長的場面,遜色許多。
林暸祿主任一直追隨吳武雄校長,當他跟隨吳校長到永春高中任職時,我還曾經因為前往公幹,在他們學校裡巧遇過他。民國88年8月,吳校長調來建中,原本有意把他也一起帶過來,但是由於建中教師會堅持校長只能帶一個人跟來,最後他把機會讓給秘書,二年後他再以考試的方式進到建中,仍然擔任總務主任。民國92年8月他自願退休,在建中的年資僅2年。總計在中正建中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6年,位居第七。
8 |
8 |
8 |
8 |
|
|
|
|
5年 |
5年 |
5年 |
5年 |
第八位是蘇哲堂老師。民國71年8月,當我在瑠公任職的第二年時,他從高雄師範學院畢業分發來校,與我共事一年。民國72年8月,我離開瑠公調到中正。73年8月,他也離開瑠公,調來中正擔任教學組長,與我再度同事四年,直到民國77年8月,我離開中正為止。
蘇老師是嘉義師範畢業,在附小任教期間,已經擔任過總務主任,這就是他為什麼才從師院畢業兩年,就可以被延攬為教務處第一組長的緣故。我們的相處原本平平,在瑠公我當組長他當老師,雖然同屬國文科,來往並不密切;來到中正,我當導師他當組長,瓜葛也不大。740409他答應替我的自印書題寫封面和內頁,並告訴我教務主任原不要給我實習生,經他堅持帶班或任教選一,才給我一班任教實習生。看來,他可是念在二度同事的分上,出手給了我一點小小的協助。
離開中正以後,偶而還會回去訪舊或公幹,不一定會碰到他,只聽說過他考取主任了。最後的一次見面,是810218在公保的轉診處,我要轉診到臺大醫院,做臉皮斑的切片手術,蘇則是替他的老婆轉。總計在瑠公中正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5年,排名第八。
第九位是徐錦章老師。民國71年8月,當我在瑠公任職的第二年時,他從師範大學畢業分發來校,與我共事一年。民國72年8月,我離開瑠公調到中正。73年8月,他也離開瑠公調來中正,與我再度同事四年,直到民國77年8月,我離開中正為止。
與徐錦章老師的互動,是他到中正以後才熱絡起來的。民國73學年度下學期,740511徐要結婚,那時他才剛調來中正未滿一年,許多同事他都不熟,因此740429幫他分發訂婚喜糖、和740501幫他問別人參不參加他的婚宴等等,我都主動幫忙;740511晚上的結婚喜宴,我更是他男方的總招待;實際上,女方是瑠公國中的老師,女方賓客中有許多也是我相熟的同事。
徐老師在瑠公時,就曾經出現在我管理的球場上運動;來中正後,打球運動更是頻繁,但不曾在我們的網球聚會時出現。民國74年6月,學生活動中心蓋好之後,我們的「大大網會」運動聚會也就自動解散,成員放棄露天的屋頂網球場,改打室內櫸木地板的羽毛球,徐老師便在這時現身與我們聚會,而且還是個中的好手,因為他比我們原本的這一群誰都年輕。750321我請他的弟弟來家看裝冷氣估價;750531他帶我去配了我人生的第一副近視眼鏡。760430我需要一張瑠公的服務證明書,也請他轉告老婆代我申請了交他帶來學校給我。我們的熱絡程度如此。
即使到了民國77學年度以後,我已經離開中正,770924回校訪舊辦事時,還託他代繳保險費呢。總計在瑠公中正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5年,與蘇哲堂老師並列第八位。
第十位是朱玲玲老師。民國71年8月,當我在瑠公任職的第二年時,她跟徐錦章老師一樣,也是從師範大學畢業分發來校的新老師,與我共事一年。民國72年8月,我離開瑠公調到中正。73年8月,她也離開瑠公調來中正,與我再度同事四年,直到民國77年8月,我離開中正為止。
憑良心說,在瑠公時我根本不認識她;我到中正以後,第一次聽說她的名字,還是730703蘇哲堂老師來校找校長時跟我提的。他說:中正校長已同意他調來;還有徐錦章和朱玲玲也要來。我才知道民國73學年度,有這些許瑠公的老同事要來加入我們。徐教數學,我在瑠公時就知道;朱好像是教理化的,在瑠公的一年,互動極少,我幾乎不能確定她教的是哪一科。
來中正後,朱老師跟我一無行政牽涉、二無班級瓜葛、三無課務交流,她又不參與我們的運動鍛鍊,因此一年到頭,真的見不到三次面。所幸我們有二度同事的情誼,她並沒有被我列入「互不相識」的名單之內,而是與蘇哲堂老師和徐錦章老師一樣,並列奇遇的第八名。
第十一位是陳光正老師。民國69學年末,我參加臺北市的國中候用教師甄試,獲得錄取,分發到瑠公國中教國文。同年,陳光正老師也應聘到瑠公國中擔任總務主任,他是校長在新興國中教數學的老同事。701005第一次月考的第一天中午,校長請他和我們訓導處三組長,到三普大飯店飲茶迎新。我們三組長和他一主任,都是學校新學年的新任行政幹部,校長有意幫我們混點熟。其實在此之前,為了體衛器材設備的採購和報銷等情事,我跟陳主任領導的總務處已多有接觸,他對我並不陌生,而且對我這個很衝的小孩,還多所迴護。
710112總務主任陳光正就問我,為什麼不搬離辦公室到體育室或衛生室,遠離是非地,也遠離是非人。他說的是非地指的就是訓導處,所有導師和訓導處三組都在,人多口雜;是非人指的就是我的直屬老闆訓導主任。原來我的老闆因為個性的關係,跟誰都不對盤,從第一年來校起,就常常要跟校長和各處室主任大吵;我們當屬下的只好隨著他,也跟誰都不對盤起來。經陳主任一提點,0115我就向總務處要了一張辦公桌,放到體育器材室去辦公。從此,需要安靜備課和批改作文的時候,我就躲到器材室去自我封閉起來。
720808我的調動確定生效以後的第三天,陳主任的總務處就率先給我辦了歡送會;720810總務處加王意東老師在三普請莫梅芳老師吃茶點送退,也順便請了我。這其中都有陳光正老師的意思在。74年8月,他也離開瑠公調來中正,一來就與我十分熟稔,完全是老同事的架式,對我過去在瑠公時代,因職務的關係,對他的衝撞,毫不介意。在中正,我教過他小兒子一年級的國文。761204中午,他還約請我到家吃火鍋。
總計在瑠公中正兩校,我們一共同事了5年,與蘇哲堂老師、徐錦章老師和朱玲玲老師並列第八位。跟蘇、徐、朱三位老師不同的是,陳光正老師跟我在瑠公同事了兩年,是我在瑠公停留的全部時間,也是我在中正和瑠公兩校當時,都是很熟的同事。
8 |
9 |
|
|
5年 |
4年 |
第十二位是張岳仁主任。民國72年8月,我們一起成為中正國中的第一批老師,他是教務主任,我是導師。五年之後,我離開中正轉調建中,他也追隨鍾明樟校長離開中正,一起轉調到金華國中,繼續擔任教務主任。我們在中正國中共事五年,之後各奔東西,直到我們各自退休。他不是我的二度同事,共事時間也不長,奇遇的原因是、他幫助了我離開中正國中,是我能夠從中正轉調建中的一根續命稻草,一位不可思議的恩人。
話要從我想成為臺北市國教輔導團的真正團員說起。
民國74學年度,我在中正國中的第三年,忘記是什麼因緣,我進入了臺北市國教輔導團的國中國文科團隊,參與編輯《國民中學創造思考教學參考資料》的國文科第一、二冊教材。參與編輯的大多是國中國文科的輔導員,因為人數有限,負荷不了教材的全部分量,因此才有像我這種非輔導員的人員加入。民國75、76兩學年,我繼續參與第三、四、五、六冊教材的編輯工作,但是一直到民國75學年度底,我仍不具有輔導員的身分。
民國76學年度伊始,760807賴慶雄來電說,吳正吉已經調到建中了。賴慶雄是建中的補校主任,也是吳老師調來建中的單位主管;吳正吉是國中國文科的輔導員。我急電林校長問,如此之下,吳還能繼續兼任輔導員嗎;校長明確回答不能,只要確定吳真的調走。林校長是臺北市國教輔導團國中國文科的團長。
為了確定吳正吉老師的調任案,我在數日間,函電、來往於賴主任、林校長、吳老師之間,十分繁忙。賴主任不忍我的奔波,閒閒的跟我說了一句:輔導團真的沒什麼,去不成了也罷,有機會的話,我介紹你來我們學校服務吧。這句話開啟了我轉任前往建中的希望。
機會來得很快,民國76學年上學期末770209,賴慶雄來電約我明日前去編語文競賽資料。770407一早,賴慶雄便來電叫我去取稿,還要我代教育局長寫序,明日就要把稿子送來;他還透露:建中暑假將有一位國文老師退休,叫我寫好自己的履歷備著。明日送局長的序去時,他正忙著並沒有與他交一語,但是挺進建中的事情並沒有停下。770411我把有關要去建中的事透露給蔡明讚知道,也慢慢告訴一些周圍的同事。蔡明讚是我在中正的另一個奇遇。
沒想到機會去得也很快,770526才剛聽同學黃肇基說,他也去建中遞了履歷;770604他就來電告訴我說,建中校長已經見過他了,見過就是錄取的意思;因為他所占用的推薦人跟我相同,表示這一輪的競逐,我已經落敗。賴慶雄很無奈的說,明年一定優先考慮我。
770609晚上,賴慶雄來電安慰我,說一切都過去了。下午黃肇基大概是銜賴之命來校找我致意,我也不忍決絕。早上張主任情商我下學年帶班,我在減課的承諾下答應。那時,我正陷在「求不得」的八苦之中,忍不住、不自覺的就跟他提了去建中的事;他說,他跟建中的簡主任也有淵源。沒想到就這樣,張主任的續命稻草穿進入了我的生命。
770614晚上近11點,蔡芳定來電說,商專秘書下午電話通知他明天去見校長,如果面試成功,他會把消息保密,等我到建中去爭取他的職缺。蔡芳定是當時建中的國文老師,也是我在國語日報作文班多年的同事,一向對我十分照顧。一晚無睡。770615下午,忍不住了電問蔡,答曰尚未接獲通知;其實當時他已經獲聘。770623下午接到蔡芳定來電,說他的職缺保密不了了,全校傳得沸沸揚揚的;我便即刻趕往建中找賴慶雄;賴也急了,立即與蔡芳定聯絡,約好明日行動的步驟。這時,我想起張主任曾經說過,他與建中的訓導主任簡哲三有淵源,立馬奔赴學校找他,卻找不到、也等不到他,一直到晚上九點,才在電話中聯繫上。他說他願意替我打電話,可惜電話一直不通。晚上十點鐘,賴來電問消息、十一點多,賴再度來電問:他真的跟我一樣心焦。
770624今天是學生的畢業典禮,張主任很忙;但一大早他仍先幫我寫好片子,並且打了數通電話,直到接通了簡主任,替我引薦。上午八點半,我單獨到建中見到了簡主任。九點半再到補校與賴主任和蔡芳定見面。賴指出我言說間的缺失,說可能因此導致事敗。晚賴來電說簡主任今天與他碰頭時,沒有提到我去見他的事,表示情況不妙。我立刻電話張主任求援;張主任說他剛與簡主任通過電話,簡跟他表示看我還算順眼,如果有缺、又沒有更資深者參與競逐,我還是有機會的。但是目前不聘,要等八月以後再定。張主任因此可能把我帶班的事暫停,以免我調成時他麻煩。
770703上午八點,再與張主任在學校約好去建中,順利見到簡主任,坐了約莫10分鐘。回校車上,張主任再情商我暑假先帶一班B段3年級學生,俟開學後再交給他人。他說聽簡口氣,調我的機會很大。簡有一個國三的兒子正在中正就讀,如果調我去,他不但賣了張主任的面子,日後好照顧他的兒子,還收了我一個他自己的羽翼,兩全其美,何樂不為?但他說曾把我的履歷呈給校長,立即被退回;可他也成功阻住校長另聘別人。他說一切都要等到七月中,國中校長考過後才能見分曉。賴則說他的那些組長絕對都考不取。我想似乎他們都沒考取,只補蔡芳定的一個缺比較單純,對我也比較有利。蔡芳定則說,只要我跟建中有緣,則終要被我等上的。
770704黃肇基來電要聲韻學筆記,還不忘帶上賴主任一筆,說他正在為我設法推薦。
770707晚,賴慶雄電告,他又找校長推薦我一次,但是校長不語,因此來電與我商量對策。我急電找張主任,主任母病住院,電多通才接上。他先要我明日去校代監考;又說明日考試我校考區在建中,他會再去找簡主任說。明日依約去校監考。見到張主任,他說建中因賴主任要出國,希望急聘。現缺兩人,有一重量級對手已應聘北一女退出,我的行情看漲。簡主任主張緩聘,因為他有組長要考國中校長,可能出缺;賴主任主張即聘,以免競爭者眾,更難取捨。
770709監考最後一節,美娥來,說賴主任叫我立刻去見他。美娥是我內人,在家接到賴主任找我的電話。我與同監的北一女老師(好像是訓育組長,也教國文)告假,請她代我當主考取送卷子,美娥則留下來代替我。然後火速到建中見賴,賴說:初步決定即聘,兩缺有兩人候選,我排第二,第一的是南門國中41歲女老師,星期一見校長,賴希望由簡主任正式通知我,表示我是簡所推薦,但校長把人情仍算在他的頭上。
初步決定後回家告訴美娥,美娥勸我與黃肇基捐棄前嫌,彼此互相提攜。賴主任確是我唯一的依靠:他把關在前,可能替我化除一些無謂的風險。晚上賴來電問簡通知我了沒有,關心之情溢於言表。他叫我星期一等著,他一早就會叫簡打的,如果他在假期中都沒有打的話。原則上仍要星期一去見校長。民國77年的7月9日真是一個好日子。明日晚上,在緊張期待中,又是一夜無眠。
770711上午七點半,賴主任來電約我十點到他的學校,他也不要我再等簡主任的電話通知了。九點半在補校辦公室門口,碰到簡主任帶著那位南門國中的女老師來,便一起去見校長。校長叫我們先回學校去徵求原校長的同意,然後把大學成績單送來給他看。我即刻回校跟校長報告此事,並徵得他的同意後,火速回家取大學成績單,先送到賴主任處,賴叫我交給簡,簡又叫我交給賴。下午上完課,賴來電叫我明日再去面送成績單給校長,順便把他在15日出國以後,一些我可以幫著辦的事交代給我。五點多下了課,趕到馬偕跟張主任報告致謝,順便探望他母親。很感謝他的即時幫忙,而且急求急應,真是令人感動。
770712早上九點到校,賴說商調的事已經開始辦了。果然一會兒便見人事主任來問賴這事,再一會兒,人事室就把商調函稿拿進來請賴會簽。我立即回校寫報告,託人事室的王寶貴給張主任蓋章,等函來一併呈給校長。到此我的商調作業正式啟動,我的商調工作也告成功。
當我的第一次商調挫敗時,賴慶雄雖然親口對我說,明年一定優先考慮我。但是我心裡明白,明年的變數不會比今年少,而且就我所知,這種敗部復活的例子,在我的周遭極少發生。770716建中國文老師又出了一個缺,校長指定由賴主任推薦,賴主任曾徵詢過我某些人選,發現到他們一經考慮遭到淘汰後,便永遠都出局了。
當初賴主任也跟我說過,今年他既已經推薦了我的同學,便不能再次推薦我,否則,等校長臉一沉,問:你到底要推薦幾個人?下面就沒有戲唱了。因為全校共有一級主管約十人,每人都有向校長舉薦人才的權利和義務,都得適才適量才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的第二次商調,沒有再從賴主任的這一條線來,而改走簡主任之路的原因。簡主任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沒有張主任的居間介紹,我的建中之路就沒法子接上了。
其實我在張主任的心目中印象並不好。到中正我第一次當國中導師,第一次教國一國文,一切都是生疏的,帶班帶得亂七八糟,教課也教得一塌糊塗,教學成績慘不忍睹,氣得民國73學年第二學期的師大學生來實習,他堅持不肯排給我任何一個學生帶。但是第一年,我擔任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主席時,721130青年戰士報國中學生版請本校老師寫專欄,他也推薦我接下國文科的部分。第三年,我帶國三的 B段班,還算平穩;第四年他不讓我帶班了,專教兩班國三B段班的國文。在此之前,我不管帶幾年級的班,都一定有一班的國一國文課要上。第五年,我進了臺北市國教輔導團,成為國中國文科的輔導員,依規定減課,不再帶班。沒想到到了學年末,他卻來商請我下一年再回去帶一個國三的B段班,似乎是我能教成績較差學生的專長被他發現了。可是這一次我並沒有幫到他的忙,反倒是他幫了我離開中正的大忙:人生真的不可逆料。
770730順利辦完離校手續後,到校長室請校長簽名。上午十一點多,校長在會議室送我離開。落了一句:我們後會有期。原來接掌建中也是校長的目標之一,可惜之後他兩度接任高中校長時都沒能如願。770801鍾校長就帶著張主任離開中正到金華國中去履新。790215為了請鍾校長在我出版的書裡賜序,去金華等了兩個多小時才見到張主任,託他請校長在序上簽名。這是最後一次見到他了。
民國83年,張主任考上國中校長,8402-8808出任忠孝國中第4任校長;之後轉任金華國中第9任校長,直到9208榮退。聽說退休後,他回到新店山區的老家頤養。民國92學年初,魏季美曾經提議我們一起去看他,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成行。930201我也退休離開了建中,這事便不了了之了。總計在中正我們共事了五年,也都是我們留在中正的所有時間,與蘇哲堂老師、徐錦章老師、朱玲玲老師和陳光正老師並列第八位。
第十三位是蔡明讚老師。他也是民國73年8月,第二批調來中正國中的老師,到民國77年8月我調離中正時,我們總共只在中正共事了短短的4年。跟張主任一樣,蔡明讚老師並不是我的二度同事,他之所以成為我人生的奇遇,是另有其他的因緣在。
民國69學年末,我參加臺北市的國中候用教師甄試,獲得錄取,分發到瑠公國中教國文,成為真正的國中老師以後,我就積極準備參加師大中學教師在職進修的甄選。師大中學教師在職進修班的全名,叫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班,簡稱「研究所40學分」班;我申請的是「國文研究所」,簡稱就叫做「國研所40學分」班。
「研究所40學分」班的甄選計點項目有五:
一、畢業學校:大學畢業得5分,最高5分。
二、主要科系:大學本科系得10分,最高10分。
三、年資:三年以上得3分,最高3分。
四、論著、創作或科學展覽優良作品:
五、職務:
一般的申請人,前三項多半都是滿分;而身有兼任職務的人,恐怕都抽不開時間來參加進修,所以,甄選的決勝關鍵只在第四項。因此,我就是從蒐集、整理我的著作開始準備的。
民國66年7月9日,我在同事蔡裕標老師的帶領下,考取「國語日報語文中心」的「作文班」指導老師;民國66年7月18日開始上課教作文。在備課、上課一段時間後,不但自己作文的能力增強了,對作文教學的認識也加深了,於是開始提筆談寫有關作文的篇章。我的第一篇相關著作〈談談作文的質和量〉4329個字,民國67年3月1日刊登在作文月刊社主編,新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作文指導與標準閱讀測驗》一書第19到27頁。此後,我有關國語文教學的著作,就一直陸陸續續的發表在校外相關的報刊雜誌上。
到民國71年5月,我第一次準備申請師大「國研所40學分」班的甄選時,我的相關作品已經累積有36篇、超過50000個字。於是我把它們加以整理編排,自印成《作文教學研究》78頁、和《兒童文學創作集》38頁兩書,隨甄選單送件。為了增加書的質感,我用彩色布面紙做封面,請同事王春梅老師用毛筆精心題字。王老師是總共四位幫我題寫自印書封面和內頁的第一位同事,共題了三本,除了以上兩本之外,第三本是民國72年1月1日,我幫學校編印的《瑠公國中作文補充教材》78頁一書。
跟瑠公的王老師一樣,也幫我題寫了三本書冊封面的是第四位,建中的同事蒯宜生老師。那時候我已經在師大讀「國研所40學分」班第三年了,她幫我寫的是進修班的研究報告封面,封面紙由師大國研所統一格式印製發給:第一本是三年級下學期,「說文專題研究」學科、吳璵教授指導的「說文省筆古文考錄」;第二、三本分別是四年級上、下學期,「國文教學專題研究」學科、陳滿銘教授指導的「劉鶚『明湖居聽書』試析」和「劉鶚『明湖居聽書』取材、運材的方法分析」。四年級上、下學期的那門課,兩學期均獲得94的高分,其中同事代寫的漂亮封面,應該也有不少的貢獻在吧。
|
|
|
建中同事蒯宜生老師幫我寫的三本師大國研所進修班研究報告的封面
「劉鶚『明湖居聽書』試析」一文,除刊登在民國84年12月出版的《建中學報》第一期外,另於民國八十五年六月獲臺灣省政府教育廳85年度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研究報告類佳作獎、民國八十六年六月入選臺灣省高級中學教學輔導叢書「國文科教學研究專輯」第三輯,並於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在臺北市教師會主辦的88年國文科教學論文發表座談會上發表。
「劉鶚『明湖居聽書』取材、運材的方法分析」一文,除刊登在民國85年12月出版的《建中學報》第二期外,另於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入選臺北市1999教師節教師優良作品展。
幫我題寫自印書封面和內頁的第二、三位同事,都是在我的中正國中時期。第二位是前面介紹過的蘇哲堂老師,740409他答應替我的自印書題寫封面和內頁,該書名《國文教學心得》100頁,收錄自民國72年3月3日至民國74年6月18日之間,發表在各報刊雜誌之國語文教學論文33篇,教育類論文6篇,和童詩16首,總數55篇,共約80000餘字,是我所有自印書裡最完整豐富的一本。第三位的蔡明讚老師,則是幫我題寫了最多的自印書封面和內頁。
民國七十五年三月,我以下列四書,榮獲中國語文學會致贈第20屆「中國語文」獎章:
1.《語文教學研究》,自印,原載民國67年3月至民國71年2月《兒童月刊》等;
2.《兒童文學創作集》,自印,原載民國68年10月至民國72年2月《國語日報》等;
3.《國文教學心得》,自印,原載民國72年3月至民國74年6月《中國語文月刊》等;
4.《兒童詩集》,自印,原載民國68年11月至民國74年1月《中央日報》等。
其中第一、第二、第四本封面和目錄頁的題寫,都是出自蔡明讚老師之手。
|
|
|
中正國中同事蘇哲堂(前1)和蔡明讚(後2)老師幫我題寫的三本自印書的封面
|
|
|
中正國中同事蔡明讚老師幫我的自印書《語文教學研究》題寫的封面和內頁
|
|
|
中正國中同事蔡明讚老師幫我的自印書《兒童文學創作集》和《兒童詩集》題寫的封面和內頁
民國72年2月1日,重新輯印《作文教學研究》,改名《語文教學研究》100頁,封面及裡蔡明讚老師題字;民國72年2月11日,重新輯印《兒童文學創作集》50頁,封面及裡蔡明讚老師題字;民國72年2月11日,抽印《兒童文學創作集》裡的童詩之部為《兒童詩集》30頁,封面及裡蔡明讚老師題字;
自民國78年3月至11月,長文《國小中高年級作文的擬題與概說》,在《中國語文月刊》連載,民國78年12月自行抽出編印成《國小中高年級作文的擬題與概說》60頁,封面及裡蔡明讚老師題字。
從750316到770729之間,我在自宅旁開設「上方兒童學藝教室」招生,我的暑期兒童作文班,就在這裡上課。750129我幫蔡明讚老師監考時,請他趁隙幫我題寫「上方兒童學藝教室」的招牌字,回家用紅漆噴了一大二小兩款招牌,分別掛在公寓外牆和教室內外的大門旁。
民國七十六年(西元1987)初,我59世瑞峰大哥,輾轉取得我宗「林氏族譜」影印副本,囑我校改整理。歷時半年有餘,於當年暑假完成。為求慎重,封面題署,還特別商請名書法家、當時的同事,蔡明讚老師精心書製。
|
|
|
中正國中同事蔡明讚老師幫我宗「林氏族譜」題寫的封面和「林家祖先神位」牌
740219甲子年除夕,首在自家祭祖過年。前一日做了一個祖先神位牌,仍請蔡明讚老師精心書製,一式兩分,一分裝框、一分裱褙。裱褙的收著,待我身後才交給兒子自行供奉;裝框的即日請到神櫃上,從此過年就不再回老家祭祖,只在自己的家裡拜年了,除夕就順便呼請祖先一起來吃團圓飯。於今四十年過去了。現在每天早上,我仍要在蔡老師幫我寫的「林家祖先神位」鏡框前,恭恭敬敬的奉上一杯清茶(水),持續禮拜不輟。這卻是來自我與他僅僅同事四年的因緣,能說不稀奇嗎?
770307下午,我去建中完成賴主任交辦之事;第一次知悉蔡明讚有到建中補校的強烈意願,比770407賴主任囑我備好履歷以便幫我推薦之時,還要早上一個月。蔡的書法展覽,常在建中對面的歷史博物館舉辦,對這個學校自是耳熟能詳,他也許有什麼特別的門道可以自薦,我並不清楚。但是因為他是我的朋友,因此770411當我的建中之路有了一點點眉目時,我就首先透露給他知道,原是有引他同行之意。不意沒數日770604,我的競逐旋告失敗。之後,我與蔡明讚,便不再有調去建中的話題了。
最後一次看到他,是770731早上,我去建中對面的歷史博物館看他的書畫展,只有在人群中,遠遠的望向他,默默的宣告:我們短而豐富的四年緣分,於此告終了。
by 甲多先生 @ 2025.02.19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