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
課 |
篇目 |
作者/出處 |
備註 |
一 |
陳之藩 |
|
|
二 |
韓 愈 |
|
|
三 |
方 苞 |
|
|
四 |
琦 君 |
|
|
五 |
顧炎武 |
|
|
六 |
《禮記》 |
四章 |
|
七 |
梁啟超 |
|
|
八 |
劉 基 |
|
|
九 |
柳宗元 |
|
|
十 |
蔣經國 |
為陳懷生中校的銅像揭幕而寫 |
|
十一 |
陶 潛 |
|
|
十二 |
張秀亞 |
|
|
十三 |
歸有光 |
|
|
十四 |
劉 鶚 |
|
|
十五 |
佚 名 |
|
第二冊 |
課 |
篇目 |
作者/出處 |
備註 |
一 |
孫 文 |
|
|
二 |
范仲淹 |
|
|
三 |
朱光潛 |
|
|
四 |
曾 鞏 |
|
|
五 |
豐子愷 |
|
|
六 |
李 白 |
|
|
七 |
蒲松齡 |
|
|
八 |
蘇 軾 |
|
|
九 |
曹 霑 |
|
|
十 |
白居易 |
|
|
十一 |
羅家倫 |
|
|
十二 |
劉義慶 |
五章 |
|
十三 |
徐志摩 |
|
|
十四 |
諸葛亮 |
|
|
十五 |
|
|
|
|
陶 潛 |
|
|
|
杜 甫 |
|
|
第三冊 |
課 |
篇目 |
作者/出處 |
備註 |
一 |
蘇 轍 |
|
|
二 |
宋 濂 |
|
|
三 |
王鼎鈞 |
|
|
四 |
方孝孺 |
|
|
五 |
《左傳》 |
|
|
六 |
柳宗元 |
|
|
七 |
李 密 |
|
|
八 |
吳敬梓 |
|
|
九 |
屈 原 |
|
|
十 |
李 斯 |
|
|
十一 |
《呂氏春秋》 |
|
|
十二 |
楊 牧 |
|
|
十三 |
袁宏道 |
|
|
十四 |
歐陽修 |
|
|
十五 |
|
|
|
|
杜 甫 |
|
|
|
孟浩然 |
|
|
|
王 維 |
|
|
十六 |
|
|
|
|
杜 牧 |
|
|
|
崔 顥 |
|
|
|
李 白 |
|
|
第四冊 |
課 |
篇目 |
作者/出處 |
備註 |
一 |
連 橫 |
|
|
二 |
劉大櫆 |
|
|
三 |
蘇 軾 |
|
|
四 |
錢公輔 |
|
|
五 |
洪醒夫 |
|
|
六 |
蘇 洵 |
|
|
七 |
白居易 |
|
|
八 |
歐陽修 |
|
|
九 |
《戰國策》 |
|
|
十 |
林文月 |
|
|
十一 |
韓 愈 |
|
|
十二 |
王安石 |
|
|
十三 |
羅貫中 |
|
|
十四 |
曹 丕 |
|
|
十五 |
|
|
|
|
李 煜 |
|
|
|
周邦彥 |
|
|
十六 |
|
|
|
|
蘇 軾 |
|
|
|
辛棄疾 |
|
|
第五冊 |
課 |
篇目 |
作者/出處 |
備註 |
一 |
胡 適 |
|
|
二 |
文天祥 |
|
|
三 |
蘇 軾 |
|
|
四 |
施耐庵 |
|
|
五 |
歐陽修 |
|
|
六 |
魏 徵 |
|
|
七 |
司馬光 |
|
|
八 |
劉 勰 |
|
|
九 |
《詩經》 |
|
|
十 |
陳 列 |
|
|
十一 |
酈道元 |
|
|
十二 |
《左傳》 |
|
|
十三 |
莊 子 |
|
|
|
|
|
|
|
|
|
|
十四 |
王守仁 |
|
|
十五 |
|
|
|
|
關漢卿 |
|
|
|
白 樸 |
|
|
|
張可久 |
|
|
十六 |
|
|
|
|
馬致遠 |
|
|
第六冊 |
課 |
篇目 |
作者/出處 |
備註 |
一 |
《禮記》 |
|
|
二 |
杜光庭 |
|
|
三 |
荀 子 |
|
|
四 |
|
|
|
|
鄭愁予 |
|
|
|
林 泠 |
|
|
五 |
韓 愈 |
|
|
六 |
梁實秋 |
|
|
七 |
賈 誼 |
|
|
八 |
余光中 |
|
|
九 |
韓 非 |
|
|
十 |
司馬遷 |
|
|
十一 |
丘 遲 |
|
|
十二 |
《國語》 |
|
|
十三 |
韓 嬰 |
四篇 |
|
十四 |
曾國藩 |
五篇 |
|
十五 |
高 明 |
|
註:
高中國文教科書,民國88年以前統一由國立編譯館編印,稱為標準本,或統編本;民國88年以後,高中國文教科書開放由各出版社自行編印,稱為審定本。
我於民國77年調任高中國文老師,到民國93年自願退休,擔任高中國文老師15.5年,教過4年高三、5年高二和6.5年的高一;其中使用審定本的時間為4.5年:高一2.5年,高二和高三各一年。使用標準本的時間佔大部分為11年:高三3年、高二和高一都是4年。
上文篇目就是我在使用標準本上課11年期間,摘錄下來的教學筆記的一部分。點開篇目可見該篇課文的分段大意主旨與文體,就是我當時上課的重點,可以幫助同學迅速掌握文意脈絡以及文章作法,是國文科應考的準備方法;套用到一般的課外閱讀,也是一種極佳的增廣見聞的方式。
by 甲多先生 @2024.08.01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