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四十九年七月十三日我的第一張獎狀、由第一位校長鄭盛(6年)頒發
新港國校的校長鄭盛是我的第一位校長。
新港國校,全名為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學校,現校址為嘉義縣新港鄉福德村登雲路105號,成立於1898年(清光緒24年、日本明治31年)6月23日,初名為臺灣總督府、嘉義國語傳習所、新南港分教場。
1898年10月1日獨立為新港公學校,1921年4月21月改名臺南州新巷公學校,1941年4月1日改稱新巷國民學校,1946年4月1日改為臺南縣新港鄉第一國民學校,1947年4月1日改稱臺南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學校。
1950年10月25日改為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學校,就是我入學及畢業時的學校名稱。1951年5月16日設文昌分班。1958年6月1日文昌分班升格為文昌分校。1968年8月1日改稱為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小學,就是現在的名稱。
1956年9月設大潭分校。這才是我民國48年8月、第四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入學報到及就讀一、二年級的地方。讀了兩年,於民國50年8月、第五十學年度第一學期,遷到文昌分校繼續就讀三、四年級。又讀了兩年,於民國52年8月、第五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才回到本校,讀完小學最後的五、六年級兩年。
中華民國伍拾肆年柒月、新港國民學校畢業、校長鄭盛、相處6年
鄭校長是新港國校從臺灣光復以後、民國34年12月6日,一直當到民國59年7月31日的第一任校長;也是我從小學一年級入學,一直讀到小學六年級畢業的校長。
不但我的小學六年校長都是他,高我兩屆的四姊、八屆的三姊、十屆的二哥和十四屆的二姊,小學六年的校長也全都是他。
大我3歲的四姊、8歲的三姊、11歲的二哥和15歲的二姊,校長也都是鄭盛
大我22歲的大姊讀日文,不是鄭校長;大我18歲的大哥,畢業時校長也是鄭盛
大姊生於民國20年,民國32年畢業於日據時期的新巷國民學校,不受民國時期新港國校鄭校長的管轄;大哥生於民國24年,民國31年入學時是日據時期的新巷國民學校,讀到民國37年7月畢業時,已經變成新港國民學校了,校長也是鄭盛。他的原始證書已經遺失了,是全家唯一沒能保存下來的一張國校畢業證書;23年後的民國60年4月23日去申請證明時,鄭校長剛剛卸任不到一年,新上任的校長黃明哲,是接替鄭校長的第二任新港國校校長。
鄭盛不但是我的校長,也是我的親戚、表伯,慣稱阿盛伯。我的祖母是鄭校長的三等旁系血親姑媽,校長的爸爸是我的四等旁系血親舅公。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因為都在分校就讀,根本就不曾在學校裡見過校長,倒是在家裡,偶而還會碰上幾回:校長來村參與紅白公事、或者探親訪友之後,順道來看看他的姑姑,都是必須的行程,這時就是我們見面的時候。
學生見校長,卻從來不以校長稱,也從來不談學校的課業。五年級以後回到本校上課,本該天天升旗都會見到面的,但是因為已經開始綿密的升學課程,真正參加升旗的機會其實不多,每天起早趕晚的,也很少見到校長。
小學六年期間,我拿過19張署名校長鄭盛的獎狀,卻沒有一張是校長的親授。畢業時,我獲得全校第四名,也不是由校長頒獎;他只頒給前三名:就是第一名縣長獎、第二名鄉長獎和第三名校長獎。我得的是家長會長獎,由家長會長親自頒給,沒有獎狀,只有獎品,還滿貴重的,是:一支鋼筆!
鄭姓在新港是一個大家族,子孫繁衍遍布全鄉,加上校長的任期極久,曾經在他任上進入新港國校就讀,或者畢業離校的親戚子侄,不知凡幾。就以我家為例:
我的祖母育有10男3女共13個小孩,10個男的裡,先病死了3個,後戰死1個,其餘6個成年結婚的兒子,共育有男孫18女孫16,合計34個孫輩,年紀最大的是我大姊,民國20年生;最小的是七叔家的四女兒英美,大約是民國50年左右出生,都是校長五親等的旁系侄兒女。除了我大姊就學畢業都不在校長任上之外,其餘33個都曾經是校長的學生。
再縮小範圍看:民國48年8月、第四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我在新港國校大潭分校入學的一年級班上,32男22女共54個學生,姓林的共有12男11女23個。其中3個是我四親等的堂姊妹、1個是我六親等的表姊妹,連同我共有5個,都是校長的五等旁系血親;其餘的18個林姓同學,至少有一半是校長親等不一的姻親,他們都是居住在我所住的大潭村中央位置「中厝邸」,典型的二進合院裡,或是大潭村偏西北位置的另一處二進合院「邸子內」。
一個班級裡就有三分之一是親戚,這樣的師生關係,等比率放大到整個學校看,全校60個班裡,跟校長有親戚關係的,怕不要以一班一班的數量來計才夠哩!這使我想起電視報導裡曾看過的一則新聞:外國有一個大富豪,陸陸續續的討了許多年齡不一的老婆,生了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子女,就自己建立一個村落居住,自己設立學校教育孩子。校長跟老師都是哥哥和姊姊,學生則都是弟弟和妹妹。我在學校裡也曾遇到過校長的子弟來擔任老師的,但是這裡不是私人村落自設的學校,而是因為校長的龐大家族,以及他長達近25年的任期,所造就的自然現象,非屬奇也怪哉的事呢。
by 甲多先生 @ 2023.12.30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