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民國4287日,6歲入小學,讀書14年,教書30.5年,歷經12個學校,15位校長,50.5歲退休。從民國488月的第四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到民國931月的第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為止,連續44.5年、89個學期裡,我總共受過22位校長的照拂;其中15位是我就讀、有正式學籍,及服務有隸屬關係的學校校長,還有7位是我短期實習、服務、進修與沒有隸屬關係的學校校長。

 

我的校長順序一覽表

一、就讀有正式學籍,及服務有隸屬關係的學校校長15

年月日

學年

年紀

學校

校長

編號

備註

420807

42

0

 

 

 

出生

480801

48

6

新港國校

鄭盛

01

入學、開始讀書

540731

53

12

新港國校

鄭盛

 

畢業

540801

54

12

縣立嘉中

陳家洋

02

入學

570731

56

15

縣立嘉中

陳家洋

 

畢業

570801

57

15

省立屏師

張效良

03

入學

610801

61

19

省立屏師

陳漢強

04

 

620731

61

20

省立屏師

陳漢強

 

畢業

620801

62

20

興南國小

劉健飛

05

開始教書

650801

65

23

輔仁大學

于斌

06

入學

670801

67

25

輔仁大學

羅光

07

 

680801

68

26

興南國小

詹錦淵

08

 

690731

68

27

輔仁大學

羅光

 

畢業

700801

70

28

瑠公國中

葉見登

09

考上國中

720801

72

30

中正國中

鍾明樟

10

 

760801

76

34

臺灣師大

梁尚勇

11

入學

770801

77

35

建中補校

李大祥

12

調到高中補校

790731

78

37

臺灣師大

梁尚勇

 

畢業

790801

79

37

建國中學

劉玉春

13

轉到日校

850801

85

43

建國中學

李錫津

14

 

880801

88

46

建國中學

吳武雄

15

 

930201

92

50.5

建國中學

吳武雄

 

退休

統計:在學14年,工作30.5年,歷經12個學校,15位校長,年齡50.5

二、短期實習、服務、進修與沒有隸屬關係的學校校長7

年月日

學年

年紀

學校

校長

編號

備註

610803

61

19

明義國小

葛維智

01

0823中斷/20-15~19:5

620416

61

20

中正國小

余王碧

02

0426結束/10/4123

620430

61

20

屏師附小

朱劍鳴

03

0512結束/兩週/演示教學

630107

62

20

運輸學校

鹿篤位

04

0413畢業/14/

700223

69

27

省立北師

熊光義

05

0306結業/兩週

740601

73

32

市輔導團

林忠廉

06

800731結束/2+4

870306

86

44

淡江大學

林雲山

07

0612結業/14/學分證書

在學期間,2次短期實習,1次短期服務;工作期間,2次各4年半工半讀,當兵2年,短期進修3次,12週,214週,兼輔導員6年:增加7位校長

 

862鄭盛1.jpg

中華民國四十九年七月十三日我的第一張獎狀、由第一位校長鄭盛(6年)頒發

 

第一位是新港國校的校長鄭盛。

 

新港國校,全名為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學校,現校址為嘉義縣新港鄉福德村登雲路105號,成立於1898清光緒24年、日本明治31年)623日,初名為臺灣總督府、嘉義國語傳習所、新南港分教場。

 

1898101日獨立為新港公學校,1921421月改名臺南州新巷公學校,194141日改稱新巷國民學校,194641日改為臺南縣新港鄉第一國民學校,194741日改稱臺南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學校。

 

19501025日改為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學校,就是我入學及畢業時的學校名稱。1951516日設文昌分班。195861日文昌分班升格為文昌分校。196881日改稱為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國民小學,就是現在的名稱。

 

19569月設大潭分校。這才是我民國488月、第四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入學報到及就讀一、二年級的地方。讀了兩年,於民國508月、第五十學年度第一學期,遷到文昌分校繼續就讀三、四年級。又讀了兩年,於民國528月、第五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才回到本校,讀完小學最後的五、六年級兩年。

 

862鄭盛2.jpg

中華民國伍拾肆年柒月、新港國民學校畢業、校長鄭盛、相處6

 

鄭校長是新港國校從臺灣光復以後、民國34126日,一直當到民國59731日的第一任校長;也是我從小學一年級入學,一直讀到小學六年級畢業的校長。

 

不但我的小學六年校長都是他,高我兩屆的四姊、八屆的三姊、十屆的二哥和十四屆的二姊,小學六年的校長也全都是他。

 

862四姊三姊二哥二姊.jpg

大我3歲的四姊、8歲的三姊、11歲的二哥和15歲的二姊,校長也都是鄭盛

 

862大姊大哥.jpg

大我22歲的大姊讀日文,不是鄭校長;大我18歲的大哥,畢業時校長也是鄭盛

 

大姊生於民國20年,民國32年畢業於日據時期的新巷國民學校,不受民國時期新港國校鄭校長的管轄;大哥生於民國24年,民國31年入學時是日據時期的新巷國民學校,讀到民國377月畢業時,已經變成新港國民學校了,校長也是鄭盛。他的原始證書已經遺失了,是全家唯一沒能保存下來的一張國校畢業證書;23年後的民國60423日去申請證明時,鄭校長剛剛卸任不到一年,新上任的校長黃明哲,是接替鄭校長的第二任新港國校校長。

 

鄭盛不但是我的校長,也是我的親戚、表伯,慣稱阿盛伯。我的祖母是鄭校長的三等旁系血親姑媽,校長的爸爸是我的四等旁系血親舅公。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因為都在分校就讀,根本就不曾在學校裡見過校長,倒是在家裡,偶而還會碰上幾回:校長來村參與紅白公事、或者探親訪友之後,順道來看看他的姑姑,都是必須的行程,這時就是我們見面的時候。

 

學生見校長,卻從來不以校長稱,也從來不談學校的課業。五年級以後回到本校上課,本該天天升旗都會見到面的,但是因為已經開始綿密的升學課程,真正參加升旗的機會其實不多,每天起早趕晚的,也很少見到校長。

 

小學六年期間,我拿過19張署名校長鄭盛的獎狀,卻沒有一張是校長的親授。畢業時,我獲得全校第四名,也不是由校長頒獎;他只頒給前三名:就是第一名縣長獎、第二名鄉長獎和第三名校長獎。我得的是家長會長獎,由家長會長親自頒給,沒有獎狀,只有獎品,還滿貴重的,是:一支鋼筆!

 

鄭姓在新港是一個大家族,子孫繁衍遍布全鄉,加上校長的任期極久,曾經在他任上進入新港國校就讀,或者畢業離校的親戚子侄,不知凡幾。就以我家為例:

 

我的祖母育有103女共13個小孩,10個男的裡,先病死了3個,後戰死1個,其餘6個成年結婚的兒子,共育有男孫18女孫16,合計34個孫輩,年紀最大的是我大姊,民國20年生;最小的是七叔家的四女兒英美,大約是民國50年左右出生,都是校長五親等的旁系侄兒女。除了我大姊就學畢業都不在校長任上之外,其餘33個都曾經是校長的學生。

 

再縮小範圍看:民國488月、第四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我在新港國校大潭分校入學的一年級班上,3222女共54個學生,姓林的共有121123個。其中3個是我四親等的堂姊妹、1個是我六親等的表姊妹,連同我共有5個,都是校長的五等旁系血親;其餘的18林姓同學,至少有一半是校長親等不一的姻親,他們都是居住在我所住的大潭村中央位置中厝邸,典型的二進合院裡,或是大潭村偏西北位置的另一處二進合院「邸子內」

 

一個班級裡就有三分之一是親戚,這樣的師生關係,等比率放大到整個學校看,全校60個班裡,跟校長有親戚關係的,怕不要以一班一班的數量來計才夠哩!這使我想起電視報導裡曾看過的一則新聞:外國有一個大富豪,陸陸續續的討了許多年齡不一的老婆,生了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子女,就自己建立一個村落居住,自己設立學校教育孩子。校長跟老師都是哥哥和姊姊,學生則都是弟弟和妹妹。我在學校裡也曾遇到過校長的子弟來擔任老師的,但是這裡不是私人村落自設的學校,而是因為校長的龐大家族,以及他長達近25年的任期,所造就的自然現象,非屬奇也怪哉的事呢。

 

第二位是縣立嘉中的校長陳家洋。

 

縣立嘉中,全名為嘉義縣立嘉義中學,現校址為嘉義市東區圓福街86號,成立於193341日,名為嘉義女子技藝講習所。193441日,更名為臺灣總督府嘉義女子技藝學校,193721日,更名為臺灣總督府嘉義家政女子學校,194441日,更名為嘉義市立商業實踐女子學校,1946315日,國民政府接管臺灣,改制為嘉義市立女子家政學校。

 

1946817日,改制為嘉義市立初級中學,194981日,改名為嘉義市立初級女子中學,195081日,復名為嘉義市立初級中學。19501025日,嘉義市降格為縣轄市,改隸為嘉義縣立初級中學。195681日,增設高中部,改制為嘉義縣立嘉義中學,就是我入學及畢業時的學校名稱。相對於嘉義另外一所習稱省立嘉中的臺灣省立嘉義中學,簡稱縣立嘉中,或有更多人稱呼的縣嘉中和縣中。

 

198271日,配合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改隸為嘉義市立嘉義國民中學。

 

我在縣立嘉中的校長陳家洋,是學校在臺灣光復後的第十任校長,任期從民國424月到民國578月,是第一位任期超過兩年的校長,也是到目前為止,任期最長的校長。在他到任的第四年,學校增設高中部,與省立嘉中相抗衡,一度升學率超過省中。當時瘋傳,第二志願的縣嘉中初中生,紛紛考取第一志願的省嘉中高中部;而第一志願的省嘉中初中生,反而只能錄取第二志願的縣嘉中高中部。同班的朱英毅,跟我一起去考屏師沒錄取,但考取了省嘉中就是一例。

 

原因是,其實縣立嘉中的初中生入學成績,與省立嘉中相差不多。以我民國54年參加的初中聯考為例,只考國語和算術兩科,省立嘉中第一志願最低錄取分數184分,縣立嘉中第二志願最高錄取分數183.5分,最低錄取分數估計不會相差超過5分,因為同分的人實在太多了。

 

我的聯考成績是國語92,算數91.5,總分183.5分,所以錄取第二志願縣立嘉中。縣立嘉中的編班方式按錄取成績順序排列,總分相同時以國語成績相比較,最高的183.5分排在忠班,學號從45000開始,我的學號是45011。換句話說,在我前面的11位同學,也全都是總分183.5分的最高分數錄取人。在我後面還有幾個同分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猜測到:應該不少。因為絕大部分的同學,國語成績都遠遠落後於算數;許多人的數學都拿100分的,像我這種國語分數比算術還高的人算是異數。那時的小學升初中國語考試,不但有作文,而且限定要用毛筆書寫,比我們現在的大學聯考還要慎重,許多人都因此被它扯了後腿!

 

862陳家洋1.jpg

初中三年只拿到「一頁」附在「獎品」裡的「獎狀」、年月日都無

 

我雖然是以最高分數錄取縣立嘉中,可在學校的成績卻很一般,課業跟學藝競賽活動一樣鴉鴉烏,連一張印有校長名銜的狀子都沒得過;三年裡只拿到「一頁」附在「獎品」裡的「獎狀」,上面有手寫的校長姓名蓋官章,沒有校名,連日期都沒有。

 

這件附有「獎狀」的「獎品」,是一位我已經忘記姓名的國文老師,用鋼筆在十行信紙上,主動幫我寫好了講稿,讓我背好上臺去贏來的。老師是一個退役老兵,音容樣貌已經毫無印象,但是他的講稿筆跡,卻牢牢刻印在我的腦海。師專畢業後,我在小學當過七個班級的級任老師,在國、高中也當了22.5年的國文老師,指導學生參加演講比賽無數次,從來也不曾幫學生寫過講稿;甚至連學生布置教室,提出要求請我題字,我也以書法不好加以拒絕;比起我這位從戰場退下來的半路之師,真是汗顏無地!

 

還有一個英文老師林榮也值得一提,他是我人生的的第一個貴人,沒有他的一番揶揄語,我的人生必須改寫。

 

他的綽號叫「尼龍」,與他的姓名發音相近。人長得很高大,卻開著一部小小的金龜車,對比得很可笑。他很兇,大家都很怕他。進教室時,常常都背著他的長筒獵槍,用帆布袋裝著。他的上課方式很特別,就是遲到個三四十分鐘之後才進教室,還先東拉西扯的說些他的豐富生活,然後再飛快的把課講完,時間往往要拖到下課之後、而下一節課還沒開始之前。

 

他使用的方法其實滿好,就是要求我們是先預習;預習的步驟是把筆記本四行四行一組畫好,第一行把課文抄下,第二行注上音標,第三行查出單字的解釋,第四行空著,上課時他逐句翻譯,我們就把他的翻譯記在第四行裡。他翻完課就上完了。我們因為課前的準備很充分,他的潦草上課並沒有給我們帶來什麼困擾。

 

所以他雖然遲到,不但課沒有少上,還有許多時間打人和說閒話。他常說如果英文不好,升學可以考師專,因為師專不考英文;而且師專都是公費生,上學不用花錢,家境不好的人也可以讀。而師專當中最好考的是屏東師專,因為它在臺灣的最南部,鳥不拉屎的地方,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想去那裡考。

 

我的家裡窮,英文也不好,他的這一番話卻深深的打動了我,初中畢業,我真的報名投考屏師;也因為有了他的這一番話,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不管初中的後兩年,他把我的英文教成了什麼樣子,我都是要深深的感謝他的。

 

與校長的接觸,不若老師那麼頻繁密切。我跟陳校長最接近的距離,不在校長室,而是升旗臺。

 

民國5718日星期一,第一次真正的上臺,就站在校長的身旁,面對全校、包括初中和高中部的三千多人演講,講題是教數學的導師、前些天所傳達的「談談我的讀書方法」一文,文長約1100字,是我自己在17才剛剛完成的。

 

我已經忘記為什麼會有一個這樣的因緣,憑什麼會是我?我只是一個農村貧窮的孩子,從來不曾擁有過屬於自己的房間,沒有自己的書桌,也沒有固定讀書的地方,出身既平庸,成績也普通,而且才只是一個不到十五歲的初中生,並沒有多少馳騁考場的經歷,也不知道到底我有沒有什麼讀書方法,幹嘛他們就想知道我的讀書方法是啥呢!

 

稿子剛寫完不到一天,內容絕對不如初二的國文老師幫我寫的好,也還沒背熟。上了臺行禮如儀之後,就一手捏著稿子,一手扶著麥克風的支架,嘴巴儘量的往上湊,開始了我的演講。我的聲音,就像收訊不良的收音機,如有似無、時斷時續的從兩邊的喇叭傳出去。臺下到底怎麼了,我幾乎一點印象都沒有,我的眼睛只停在我的稿子上。偶而停斷得久了些,我似乎還聽到身後傳來校長讓我別緊張、慢慢講的安撫聲,也忘了我是不是曾經回頭望向他:總之,這場「念稿」式的演講,從零零落落中開始,在稀稀落落中結束。下臺時,我匆匆與校長擦身而過,是初中三年最接近校長的剎那。

 

862陳家洋2.jpg

中華民國伍拾柒年陸月、嘉義縣立嘉義中學畢業、校長陳家洋、相處3

 

擁有校長完整名銜的狀子,只有一張畢業證書,上面還貼著照片,是國校畢業時,為了報名參加初中聯考拍的。

 

畢業證書上,校長姓名下方蓋的是校長的「官章」,校名上蓋「學校」的「關防」,日期上蓋「臺灣省教育廳」的「關防」,比國校畢業證書上蓋的「嘉義縣政府」的「關防」層級更高。

 

第三位是省立屏師的校長張效良。

 

省立屏師,全名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從師範學校」時代開始,就簡稱為省立屏師、或屏師,原校區地址為屏東市林森路1號。屏師成立於19404月,名為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1943年更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南師範學校預科。

 

19461月改為臺灣省立臺南師範學校屏東分校,10月正式獨立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19658月升格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就是我入學及畢業時的學校名稱。19877月升格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院,19917月改隸中央,改名為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20058月,改名為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1481日、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成為國立屏東大學。原校區成為整個大學三個校區中的一部分,稱為屏師校區。

 

張效良校長,字石徒,山西文水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194610月到19657月,及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19658月到19727月校長,任職屏師2510個月。校長生於西元1905年農曆三月十日,逝於西元1982年十月三十一日,享壽七十有七歲。

 

民國578月,我剛滿15歲進入屏東師專就讀的時候,校長已經高齡63,且已經在屏師當了22年的校長。他當校長的年資,都比我的年紀還要多7歲,所以看起來有點老。但是他的笑容卻令人印象深刻。民國57104日在學生幹部的講習會上,他跟我們說:幹部要以智慧、毅力和微笑來克服一切。在我的畢業紀念冊上,他再度用他露出笑容的招牌妙方相期許:以微笑克服一切,校長是真正的說到做到了。

 

862張效良1.jpg

抬起你的頭來,露出你的笑容,伸直你的背,挺高你的胸。有的是青春,那快樂的青春,管教你享受不盡!

張效良六十二年四月

 

我很早就跟校長很親近,原因是「相聲」。

 

民國571230日,是我們屏師62級的一年級新生,第一次舉辦聯合月會的日子,為了準備「相聲」的節目,我1126日就到校長室向校長借相聲材料,距我進入這個學校還不滿三個月。兩天後28日,他答應指導我們相聲的要求。我們每星期有幾天,晚上吃過飯後,到校長室對詞排練,校長就餓著肚子,留在學校陪我們一字一句的念。民國571230日的62級聯合月會暨除夕晚會,我便與劉萬青同學上臺說了我人生的第一段相聲,內容是有關繞口令的。

 

之後就以這個模式,我與劉萬青同學在校長的悉心指導下排練,每年兩次上臺表演相聲,直到四年級下學期他退休為止。記憶裡比較深刻的有,民國605月三年級下學期表演的「文武全才」,及民國6012月四年級上學期表演的「六書」,這一次,校長還請同學幫我們在舞臺右側,擺上一幅大大的看板(下圖)。

862張效良2.jpg

 

民國58327日,我參加學校的演說研究社,並且獲選為社長;國語老師趙伯雲先生,建議我們邀請校長擔任指導老師。這是我第二次再度親近校長。他不但滿口答應,每星期四下午的聯課活動時間,還都準時帶著豐盛的材料前來上課,一面傳授我們演說技巧,一面積極協助我們籌辦一個多月以後的朗誦比賽。民國5858日下午第七、八節課,演說研究社在圖書館閱覽室舉辦母親節朗誦比賽」(當年的母親節是五月十日,校長除了親自擔任評審外,還幫我們邀請了教務處鄧主任,和趙伯雲、金志輝、孫學理三位老師來幫忙,場面盛大隆重。(下圖是我以主辦社長的身分宣布比賽規則的畫面,校長幫我拍了照片,並且加洗放大、親筆題字送給我)

862張效良3.jpg

林義烈同學主辦母親節詩歌朗誦比賽誌念

            張效良攝影印贈

 

校長這種拍照放大送人之舉,並不是只針對負責舉辦的同學;一般來參與比賽或演出的同學,校長也都毫不吝惜的大把大把加洗和贈送的。在我手中就另有三張校長加洗放大的贈品:一張只有我一人,是民國571224日一年級上學期,第一次參加校內朗誦比賽的落選照,那一次我參加了比賽,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名次,也得了校長贈送的個人放大照片。

 

862張效良4.jpg

 

還有兩張合照:一張是民國5812月我二年級上學期拍的,在我沒有參加的「五千年」詩歌朗誦比賽會場,部分演說研究社社員合照,照片中四男四女,男的除了我之外,還有張印學長,劉壽貴、江文吉同學;四女當中有學姊、同學和學妹,但是名字都已經遺忘。

 

862張效良5.jpg

 

另一張是民國59611日我二年級下學期拍的,在我參加「愛國故事演講比賽」會後,演說研究社部分社員的合照,照片中人物右起:江文吉、黃素麗、劉壽貴、楊秀雲、我和陳白雪。照片都是放大的8吋照,在照片裡露臉的人,人人都有。如果你得了獎,照片背面更會有校長的墨寶」(下圖),作為比賽的獎品送給你,那比學校給的制式獎狀都要來得珍貴。

862張效良6.jpg

林義烈賢棣榮獲講故

比賽二年級第一名誌慶

   張效良

    五十九年六月於

    屏東師專

 

學校給的制式獎狀其實也很珍貴,因為上面印有校長的名銜;校長在我還沒畢業以前就退休了,很遺憾我的畢業證書上沒有他的名字,唯一可以證明我曾經是他學生的東西,就是印有他名銜的獎狀。這種獎狀也分處室,教務處發的有創意、自成一格,但是顏色比較黯淡;訓導處發的尺寸較小,但是顏色明快亮眼。

 

862張效良7.jpg

 

畢業之後,校長的墨寶」也會透過賀年明信片和賀年卡傳遞而來(下圖):

862張效良8.jpg

2 3 5   臺北縣 中和鄉中和市

    興南國小景新街四二三巷四三

   林   義   烈   先生

明信片分別於民國6612日、661231日、691229日收到

862張效良9.jpg

賀年卡於民國681231日收到

 

我在學校期間,屏師固定每學期舉辦五次月會,分別由各年級主辦。學校平常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活動。雖然白老師曾經對我們小小的抱怨說:學校是國樂老大,舞蹈第二,田徑還是什麼的第三,話劇只能排行老四;但是從學生的觀賞反應看,月會上比較受歡迎的節目還是「話劇」和「相聲」:「相聲」是校長指導;「話劇」則全由我的美術老師白雪痕先生負責。

 

白老師真是一個全能的導演,不,應該說是全能的話劇「製造家」才對。因為舉凡話劇演出前後所需的編劇、選角、排練、布景、道具、服裝、化妝、效果、燈光、上下場、提詞、走位、補漏等種種安排,無不全由他一個人單獨搞定。跟「相聲」一樣,「話劇」也是我們62級聯合月會的必備節目。62級「話劇團」本來沒有我,一直到民國591218日三年級上學期聯合月會的「書香門第」話劇,我才首度參與。那是一個戲分不多的反派角色,原先飾演的同學因為無法適應而半途退出;我則由於有過兩年的舞臺演出經驗,臨時上陣替補。沒想到我演得太賣力了,竟因此一砲而紅。從此,62級「話劇團」便有了我固定的位置:民國60510日參演話劇「鄰」;民國6011月下旬,正準備12月四年級月會的參演節目時,白老師突然病重住院。121日,由剛調來協助白老師的何南善老師,先行指導我們話劇排練。125日凌晨,白老師不幸辭世,使得我們四年級上學期月會的那一場話劇表演,很不習慣的看不到白老師匆忙穿梭在後臺的身影。

 

白老師雖然走了,但是我們不忍讓他一手拉拔長大的「話劇」因此消失。民國61420日,我們四年級下學期的62級聯合月會,仍然演出了白老師生前幫我們選好了角色的話劇「根深葉茂」(下圖)。

862張效良a.jpg

 

這一次是白老師去世、以及接續的何老師也相繼去職後,我們首度把話劇撐上了舞臺;國樂演奏後,校長高舉雙手鼓掌上臺慰勉我們。

 

屏師的話劇社,並沒有因為締建領航者的白老師遽然消逝而匿跡。民國626月我畢業離校後,許多話劇社的老社員仍連綿不墜的承續著話劇社的傳統。可惜因為乏人指導,六十二學年度上學期的話劇活動幾乎停擺。據六四級的話劇社社員李茂祥學弟來信稱:六十二學年下,老社員們向學校建議外聘老師來教,經陳主任准許並代為尋覓人選,請了一位校友回校指導。「據說情況良好,每一社員亦有興趣學習,搞得有聲有色。尤其在社長溫永安同學熱心的領導下,這學期話劇社的活動特別多,最好的是四月中旬的話劇比賽,實在值得我們共同來喝采的。」

 

白老師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學校話劇社復甦的現況,當會含笑九泉的。

 

稍早的民國61328日,校長因病住進高雄802總醫院民眾診療部,我代表班上前往探視。這是一個熟悉而揪心的地方:去年125日凌晨515分,我剛在此地送走了白老師。

 

民國601121日,白老師因為急病發作住進屏東醫院,23日緊急轉送高雄802總醫院民眾診療部,希望取得更好一點的醫療照顧。

 

老師倒下了,他三個幼弱的妻女怎麼辦?懂事的校友學長,主動發起由我們這些親炙於老師的同學,輪番值班代替師母看家及陪病。125日凌晨,老師彌留之際,正好輪到我和陳長瑞同學在病房外當班,病房內另有早已畢業、年紀較長的學長守護著。

 

醫生宣布病危時,我和長瑞同學銜命搭計程車,前往老師高雄友人家去尋白師母。計程車司機沒有繞遠路,還好心的下車陪著我們在暗黑的泥地裡奔找,第一次見識到高雄市縱橫交錯的巷弄裡,那種沒有按照號碼順序編列的門牌,找得你亟欲發狂,心裡真的是又氣又急:兩個才剛滿18歲的半大小孩,三更半夜裡肩負著如此重大的生離死別的任務,我們的一顆心早就嚇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幸好我們終於找到了師母住的地方,並且及時的送她回到醫院,見到老師的最後一面。

 

現在又回到這個既緊張又傷心的老地方,心裡難免忐忑,腦子裡盡想著老校長那滿臉憔悴、雙眼無助歪在病床的愁容,以致往病房的路也認不準了,連問過兩位護士才總算找到。進了病房,沒想到迎面而來的竟是那張熟悉明亮的笑臉,讓我一時之間手足無措,反倒呆定在門口,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來。我靦腆的呈上附有全班同學簽名的慰問卡,痴痴的站立在一旁。校長可能跟我說了什麼話,可是我完全沒有聽進去半句,只記得坐在一旁的夫人,親手剝好了一個柳丁塞給我吃。

 

這可是校長第三次因這個病住這家醫院了。

 

民國3511月,校長初任屏師校長才滿月,就因為盲腸發炎破裂導致腹膜炎,第一次緊急的入住這家醫院。當時醫藥匱乏,歷經六個星期的奮鬥,校長暫時戰勝了病魔,只是留下了腹壁疝氣的嚴重後遺症。

 

民國46117日,校長舊疾復發,再度住院手術,歷經整整一個月才勉強恢復。

 

這一次是第三次因同樣的病而住院,症狀相對的來說還算是比較輕微的,只短短的治療了10天便痊癒出院,也就是在我前去探視後第五天便返家了。但這次的病,也讓校長萌生了退休的念頭。

 

校長第一次大病之後,囿於當時的醫療環境,只得小心翼翼的與嚴重的後遺症共處。他常說:「人的身體,60歲的時候,一年不如一年;70歲的時候,一個月不如一個月;80歲的時候,一天不如一天。」其實在我進校到他退休前,他都只處在60的階段,何來對七、八十歲的理解?難道就是因為他的這段病歷,讓他有了招越真實年紀的更深一層感悟?

 

校長是民國6081日退休的。校長的退休,不但意味著我的相聲演出不再了,也表示我將拿不到有他具名的畢業證書。距離我的畢業日,只剩不到一年的時間,最後我所拿的畢業證書,卻少了我所親近和熟悉的校長之名,這是我就讀屏師五年最大的遺憾。校長退休之後,民國62319日還回學校做了一次個人儀態修養問題的專題演講,其中仍包含了他一貫招牌的微笑,與他個人的人生形象完全吻合。

 

我的「畢業紀念冊」日記,民國6248日購買於屏東某書局,62413日用另紙寫好序,15日拿著全新的日記本子,請校長第一個贈言賜予。那時校長還住在宿舍,我就等在日式的拉門外,校長把日記本子拿進屋裡,不一會兒就笑嘻嘻的把寫好的本子,攤開著拿出來交給我,字句裡仍充滿了微笑,那是我最後一次單獨的與校長見的面了。

 

民國711031日校長退休後第十年,我從屏師畢業後第九年,校長仍因舊疾復發而病逝,享壽七十七,從此我們天人永隔。但是他留在我心裡,以及他贈與我的「墨寶」裡的笑容,卻永不磨滅。民國5863日,距我進入屏師,見到校長還不滿一年,我就在我的日記裡寫道:「張效良校長是我最尊敬的人。」迄今歷逾半個多世紀,此話猶真,到目前為止,尚無有可以超越渠者。

 

民國1101031日是校長逝世39周年紀念日;明年(民國111年)81日,又是校長從他篳路藍縷開創,一路披荊斬棘引領了26年,迄它成長茁壯的屏師、退休50周年的紀念日。學生林義烈,特選在當日、校長逝世40年的開始,配合母校舉辦的【春風化雨 高山景行--張效良校長特展】,公開我手邊珍藏石徒校長所贈的墨寶真跡,以示永恆的追思。

 

 

第四位是省立屏師的校長陳漢強。

 

我在屏師就讀的五年當中,經歷了兩位校長:民國578月的第五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入學的時候,是屏師的第一任校長張效良;民國627月的第六十一學年度第二學期畢業的時候,是屏師的第二任校長陳漢強。

 

862陳漢強1.jpg

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七月、屏東師專畢業、校長陳漢強、相處1

 

畢業證書上,校長姓名下方蓋的是校長的「官章」,校名上蓋「學校」的「關防」,日期上蓋「教育部」的「關防」,比初中畢業證書上蓋的「臺灣省教育廳」的「關防」層級更高。跟初中的畢業證書相同的是,上面還貼著照片,看起來比較成熟,應該不是初中畢業時拍的准考證照。

 

這張畢業證書還有跟一般大專院校的畢業證書不同的「但書」,以長條橡皮印章,附印在「畢業證書」字樣的右下角,寫著:「先依照規定服務,俟取得服務期滿證明書,方可升學或從事其他工作。」原因是:我們是公費生,依規定享有幾年公費,就必須服務幾年。我們當時學校裡共有三種學制的師範生:普師、師專和特師科。

 

普師科是普通師範科的簡稱,程度相當於一般高中或高職,招收初中畢業生,就讀三年,畢業後分發到國民學校服務三年。師專就是我所就讀的五年制國校師資科,也是招收初中畢業生,就讀五年,畢業後分發到國民學校服務五年。特師科是特別師範科的簡稱,程度相當於二專或三專,招收高中職畢業生,就讀一年,畢業後分發到國民學校服務三年(不確定是一年還是三年)

 

這個規定其實似有還無,除非你一畢業就確定放棄分發,沒有報到服務,否則很難感受到它的約制。當時會選擇就讀師範或師專的學生,多半來自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尤其是男生。選擇就讀師校,圖的就是畢業之後能有一分穩定的工作,立刻就可以對家庭經濟有所助益。因此不報到服務的人,幾乎是絕無僅有。我班上就沒有人放棄分發,同屆的其他班級,也都沒聽說有。

 

至於升學或從事其他工作,只有在你完全離開服務崗位時,才需要取得服務期滿證明書」,不然根本就不需要。民國658月第六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我插班考取輔仁大學夜間部。那時我服務才剛滿三年,就半工半讀的升學了,也沒有遭遇過任何的責難。民國667月第六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末,我就到國語日報語文中心,兼差指導暑期兒童作文班。那時我服務也未滿五年,因為利用的是假期時間,也不需要取得服務期滿證明書」。因此我跟大半的人一樣,壓根兒就沒見過什麼「服務期滿證明書」,更不知道它是誰發的、要去哪兒申請的事情。

 

陳漢強校長,1937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岩縣小池鄉,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研究所碩士,1972年出任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第二任校長,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大專校長。我就在校長來校的第一年畢業,是他擔任大專校長後的首屆畢業生。

 

1981年校長離開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出任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副廳長,在省立屏師當了九年的校長。1982代理教育廳長。1986年轉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任職5年期間,有四年我都拿到了他發給我「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民中學國文科輔導員」的聘書,似乎默默的延續了我們在屏師時、僅維持了一年的師生情份。

 

862陳漢強2.jpg

 

1991年校長卸下臺北市教育局長擔子,出任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校長時,屏師旅北校友會」,還組織了一個龐大的「護送團」,浩浩蕩蕩的陪同校長南下,並且參與了他的布達就任儀式。團員大半都是他在屏師擔任校長期間、畢業及入學的學生,當時頗受媒體注目。

 

民國855月,新黨全委會召集人王建煊先生、力邀校長代表新黨參選立法委員,以6萬票高票在台北市當選立委。

 

民國109年校長獲頒第七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終身成就獎,是一個實至名歸的教育家、及偉大的藝術教育工作者。

 

2023年的12月,校長的名字,忽然又跟屏師合體出現在報刊上,原因是當年屏師的「跑萬丹」傳統,即將在停辦了41年之後,在今年的校慶日後復跑。

 

9日,在萬丹國中鳴槍恢復起跑,87歲的陳漢強老校長,也偕同82歲的夫人羅鳳珍老師報名參加。

 

70多年前,屏東師範創校時就有「跑萬丹」的傳統。後來每年更在校慶前夕,男生從位在屏東市的校區,越野跑到萬丹來回22公里;女生則在學校操場跑800公尺。這項擁有30多年歷史的路跑活動,在41年前停辦;今年校友們提議復跑,獲得熱烈回響。活動今天(9日)登場,許多頭髮花白的校友們從萬丹起跑,跑回母校(現為屏東大學屏師校區),重溫熱血青春。

 

2023屏師跑萬丹」籌備會表示,1946年創設屏東師範的張效良校長,首創運動、活動、勞動三動教育,「跑萬丹」是運動教育之首。1972年陳漢強校長接任,更繼續發揚「跑萬丹」持之以恆、堅毅不餒的精神,每年校慶前夕,一到四年級的男生,從校內越野跑萬丹來回22公里,女生在校跑800公尺操場,多年來,跑萬丹是眾多屏東師範、屏東師專畢業校友共同的成長記憶。

 

2023屏師跑萬丹」報名參跑的各屆校友,從50級到100級,跨越屏東師範、屏東師專到屏東師院、屏東教育大學時期;年齡從82歲到20歲,時間長達一個甲子,真可謂漪歟盛哉!

 

「屏師跑萬丹」停止於1982年,是校長離開屏師的次年,那一年他才46歲;41年之後,87歲高齡的校長重回屏東鳴槍,其意義不可謂不大。因為跑萬丹,不但是眾多屏東師範、屏東師專畢業校友共同的成長記憶,也是近一甲子的屏東人,難以抹滅的人文風景。

 

明年之後,如果屏東大學、或者屏東縣府,能讓這個活動接續下去:把跑萬丹」納入屏東大學校運的競賽項目,或者列成屏東大學校慶的餘興節目,都能再為屏東增添更多的熱血和活力。

 

如果需要一筆基金來單獨運作,就以籌備這次的「2023屏師跑萬丹」的例子來看,這近一甲子入學及畢業的屏師人,應該不會吝於再為母校盡這一分心力的!

 

by 甲多先生 @ 2023.12.25 臺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