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26 Wed 2022 20:50
  • 蓼莪

2-1

蓼莪 作者:詩 經

大意:

()自「蓼蓼者莪」至「生我勞瘁」

抒寫長大無成,愧對父母。

 

()自「缾之罄矣」至「入則靡至」

抒寫未及迎養,終身悔恨。

 

()自「父兮生我」至「昊天罔極」

記敘父母生養恩重。

 

()自「南山烈烈」至「我獨不卒」

抒寫恨天之情。

主旨:

抒寫孝子不得終養之思。(篇外)

文體:

抒情文(詩)。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7

徐文長傳 作者:袁宏道

大意:

()自「徐渭字文長」至「然竟不偶」

記敘文長數奇。(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然竟不偶)

 

()自「文長既已不得志於有司」至「故其名不出於越悲夫」

記敘文長(既已不得志於有司)之詩有王者氣,文有卓識。(然其名不出於越)

 

()自「喜作書」至「抱憤而卒」

記敘文長書法蒼勁姿媚。(然竟以不得志於時,抱憾而卒)

 

()自「石公曰」至「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抒寫文長人奇數奇的可悲。

主旨:

抒寫徐文長人奇數奇的可悲。(篇末()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記敘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6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作者:王世貞

大意:

()自「藺相如之完璧」至「予未敢以為信也」

說明予(作者)不信(從)人稱藺相如之完璧。

 

()自「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說明趙既畏秦,便當予璧。

 

()自「且夫秦欲璧」至「則莫如弗予」

說明趙欲使曲在秦,便當棄璧。

 

()自「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至「而歸直於秦」

說明藺相如使舍人懷璧而逃,是歸直於秦。

 

()自「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至「天固曲全之哉」

說明藺相如能完璧歸趙者,天也。

主旨:

說明藺相如能完璧歸趙者,天也。(篇末()

文體:

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3

吳山圖記 作者:歸有光

大意:

()自「吳長洲二縣」至「則海內之奇觀矣」

記敘郡西諸山皆在吳縣。

 

()自「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至「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記敘吳縣民感縣令(即余同年友魏用晦君)惠愛,贈以《吳山圖》。

 

()自「夫令之於民誠重矣」至「何復惓惓於此山哉」

記敘因縣令誠賢,其地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

 

()自「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餘年」至「亦不能自忘於其人也」

說明賢者於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於其人。

 

()自「君今去縣已三年矣」至「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說明作記緣由。

主旨:

說明賢者於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於其人。(篇末()()

文體:

記敘文。(記)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2

報劉一丈書 作者:宗 臣

大意:

()自「數千里外」至「則不才有深感焉」

說明長者所言「上下相孚,才德稱位」,我(作者)有深感。

 

()自「夫才德不稱」至「又立向所立廄中」

說明今之所謂孚者為何。(昏暮乞哀)

 

()自「幸主者出」至「長者謂僕能之乎」

繼續說明今之所謂孚者為何。(驕人白日)

 

()自「前所謂灌門者」至「得無厭其為迂乎」

說明吾惟守分(非如長者所言之「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者也)。

主旨:

說明吾惟守分,非如長者所言之「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者也。(篇末()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書信);內容為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1

信陵君救趙論 作者:唐順之

大意:

()自「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至「夫奚不可者」

說明竊符未足以罪信陵。

 

()自「然則信陵果無罪乎」至「不知有王也」

說明信陵之罪在(心)不知有(魏)王。

 

()自「余以為信陵之自為計」至「何為計不出此」

說明信陵之自為計(不罪)在(以唇齒之勢)激諫於王。

 

()自「信陵知有婚姻之趙」至「亦罪也」

說明信陵救趙是背公死黨之行。

 

()自「雖然魏王亦不得為無罪也」至「王亦自為贅旒也」

說明魏王亦有疏(忽)寵(姬)自輕(為贅旒)之罪。

 

()自「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至「聖人之為慮深矣」

說明為人臣者戒植黨,為人君者戒失權。

主旨:

說明人君若失權,人臣便植黨而背公。(篇末()

文體:

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0

瘞旅文 作者:王守仁

大意:

()自「維正德四年秋月二日」至「嗚呼傷哉」

記敘吏目父子僕三人死蜈蚣坡下。

 

()自「念其暴骨無主」至「謂之何哉」

記敘瘞三骨,並為文祭告之(,責以去鄉遊宦而死此)。

 

()自「吾念爾三骨之無依而來瘞耳」至「無悲以恫」

歌一首慰靈曲(勸他們達觀隨寓)。

 

()自「又歌以慰之曰」至「無為厲於茲墟兮」

再歌一首慰靈曲(勸他們安居不為厲)。

主旨:

(藉瘞旅歌詩)抒寫遊子懷鄉,性命不期的悲憤。(篇外)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祭文);內容為抒情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9

象祠記 作者:王守仁

大意:

()自「靈博之山」至「舉之而不敢廢也」

記敘作者受安君之請作象祠記。

 

()自「予曰胡然乎」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於舜也」

說明象祠之祀,益見舜德之至,入人之深。

 

()自「《書》不云乎」至「既死而人懷之也」

(引書經、孟子語)說明象之既化,蓋受化於舜。

 

()自「諸侯之卿」至「而猶可以化之也」

說明人性本善(不善可改,不仁可化)。

主旨:

說明人性本善。(篇末()

文體:

形式為記敘文;內容為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6

豫讓論 作者:方孝孺

大意:

()自「士君子立身事主」至「皆所不取也」

說明不能扶危於未亂,而捐軀於既敗者,君子不取。

 

()自「蓋嘗因而論之」至「讓有餘憾矣」

說明豫讓處死之道有未忠者。

 

()自「段規之事韓康」至「何足道哉」

說明豫讓當死於智伯請地無厭、縱欲荒暴時之三諫以後。

 

()自「雖然」至「噫」

說明豫讓不足以當國士。

主旨:

說明不能扶危於未亂,而捐軀於既敗者,不足以當國士。(篇首()

文體:

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5

深慮論 作者:方孝孺

大意:

()自「慮天下者」至「天道也」

說明天道出於智力所不及(慮之所能及者人事)。

 

()自「當秦之世」至「皆出其所備之外」

(舉例)說明自秦至晉各朝,皆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懲其前朝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皆出其所備之外)。

 

()自「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至「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

(再度舉例)說明唐宋二朝,亦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

 

()自「古之聖人」至「而豈天道哉」

說明慮天下者「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才不至於亡國。

主旨:

說明慮遠保國者「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篇末()

文體:

論說文。(論)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