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9-8

琵琶行并序 作者:白居易

大意:

()自「元和十年」至「命曰琵琶行」

說明寫作本詩的緣起。

 

()自「潯陽江頭夜送客」至「別時茫茫江浸月」

記敘江頭送客,夜聞琵琶。

 

()自「忽聞水上琵琶聲」至「唯見江人秋月白」

描寫彈奏琵琶的情狀。

 

()自「沈吟放撥插絃中」至「夢啼妝淚紅闌干」

記敘商婦身世。

 

()自「我聞琵琶已歎息」至「嘔啞嘲哳難為聽」

抒寫比況商婦的悲情。

 

()自「今夜聞君琵琶語」至「江州司馬青衫溼」

抒寫重聞琵琶,感泣哀傷。

主旨:

抒寫貶謫江州的哀情。(篇外)

文體:

()序:形式為應用文(序:書()序;自序);內容為記敘文。

()本文:抒情詩(形式為樂府(詩題);內容為七言古詩)。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

永某氏之鼠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永有某氏者」至「悉以恣鼠不問」

記敘永某氏恣鼠不問。

 

()自「由是鼠相告」至「終不厭」

記敘鼠皆相告來。

 

()自「數歲,某氏徙居他州」至「臭數月乃已」

記敘後人來居,殺鼠如丘。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句

說明(鼠之)飽食無禍非可恆。

主旨:

(藉鼠之飽食無禍非可恆的故事)諷喻社會上「竊時以肆暴」(即:偷得機會便肆無忌憚的任意作亂)的人。(篇外)

文體:

記敘文。(寓言)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

臨江之麋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臨江之人」至「稍使與之戲」

記敘臨江人畜麋麑,使犬與之戲。

 

()自「積久,犬皆如人意」至「然時啖其舌」

記敘麋麑忘己,以為犬良我友。

 

()自「三年,麋出門」至「麋至死不悟」

記敘麋麑為外犬殺食之,至死不悟。

主旨:

(藉麋麑的悲劇)諷喻社會上「依勢以幹非其類」(即:倚仗別人的勢力來冒犯不是自己的同類)的人。(篇外)

文體:

記敘文。(寓言)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5

黔之驢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黔之驢」至「憖憖然莫相知」

記敘黔之驢,虎見之,莫相知。

 

()自「他日,驢一鳴」至「盡其肉,乃去」

記敘黔驢技窮,為虎所啖。

 

()自「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至「悲夫」

抒寫無德無能者的悲哀。

主旨:

(藉黔驢為虎所啖的故事)諷喻社會上「出技以怒強」(即:顯露自己拙劣的本領,激怒了強而有力的人)的人。(篇外)

文體:

記敘文。(寓言)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2

小石潭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至「參差披拂」

記敘小石潭景(水清石底,青樹翠蔓)。

 

()自「潭中魚可百許頭」至「似與遊者相樂」

描寫潭中魚似與遊者相樂。

 

()自「潭西南而望」至「不可知其源」

描寫潭上小溪岸勢。

 

()自「坐潭上」至「乃記之而去」

抒寫潭上四面寂寥淒寒之感。

 

()自「同遊者」至「曰奉壹」

補記同遊者姓名。

主旨:

(藉小石潭四面寂寥淒寒之景)抒寫自己懷才不遇,遭受貶謫的感歎。(篇外)

文體:

記敘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1

始得西山宴遊記 作者:柳宗元

大意:

()自「自余為僇人」至「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記敘余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自「今年九月二十八日」至「皆在衽席之下」

記敘余始得西山之因。

 

()自「其高下之勢」至「而不知其所窮」

描寫西山之怪特。

 

()自「引觴滿酌」至「故為之文以志」

抒寫宴遊西山之樂。

 

()「是歲元和四年也」句

記敘始遊之年。

主旨:

(藉西山之怪特)抒寫一種偉大的人格。(篇外)

文體:

記敘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1

張中丞傳後敘 作者:韓 愈

大意:

()自「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

說明寫作本文的動機(在張巡傳有闕)。

 

()自「其於人也亦然」至「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說明許遠能容、盡職且不畏死。

 

()自「當二公之初守也」至「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說明二公死守之壯而有功。

 

()自「愈嘗從事於汴、徐二府」至「即不屈」

記敘南霽雲(乞救於賀蘭事)之義與勇。

 

()自「張籍曰有于嵩者」至「死時年四十九」

記敘(張籍所述)張巡一、二軼事(見其博學強記及從容就義之一斑)。

 

()自「嵩,貞元初死於亳、宋間」至「張籍云」

記敘(張籍轉述)于嵩事。

主旨:

說明許遠能容、盡職且不畏死。(篇首()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序跋:後敘,跋);內容為論說文(一、二、三段),記敘文(四、五、六段)。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

水經江水注 作者:酈道元

大意:

()自「江水又東逕廣溪峽」至「夏后疏鑿者也」

記敘三峽之首乃廣溪峽。

 

()自「江水又東逕巫峽」至「蓋因山為名也」

記敘巫峽因山為名。

 

()自「自三峽七百里中」至「猿鳴三聲淚沾裳」

記敘三峽四時山景。

 

()自「江水自建平至東界峽」至「東逕宜昌縣之插灶下」

記敘東界峽有奇石。

 

()自「江水又東逕流頭灘」至「上水百日也」

描寫流頭灘上水之難。

 

()自「江水又東逕宜昌縣北」至「因名曰人灘也」

記敘人灘石景。

 

()自「江水又東逕黃牛山」至「迴望如一矣」

記敘黃牛山、灘附近江水紆洄。

 

()自「江水又東逕西陵峽」至「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記敘西陵峽山水之美。

主旨:

描寫三峽沿岸高山重嶂,江湍紆洄,灘險林茂的奇景。(篇外)

文體:

記敘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

典論論文 作者:曹 丕

大意:

()自「文人相輕」至「而作論文」

說明審己度人是「論文」較好的方式。

 

()自「王粲長於辭賦」至「揚、班儔也」

說明七子(王粲、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楨、孔融)文章各有短長。

 

()自「常人貴遠賤近」至「唯通才能備其體」

說明各種文體(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各有其特性。

 

()自「文以氣為主」至「不能以移子弟」

說明各人亦各有才性不同。

 

()自「蓋文章」至「成一家言」

說明文章乃不朽的盛事。

主旨:

說明文學價值長遠,宜趁時勉力(不是「勵」)以赴。(篇末)

文體:

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7 Thu 2022 20:51
  • 勸學

2-2

勸學 作者:荀 子

大意:

()自「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至「教使之然」

說明學不可以已的道理。(說明為學的重要)

 

()自「吾嘗終日而思矣」至「善假於物也」

說明終日而思,不如須臾所學(因為學則善假,善假則無事不利;論語:思而不

學則殆)。(目的)

 

()自「南方有鳥焉」至「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說明學必擇鄉就士(以防邪僻而近中正)。(說明學習環境的重要)(方法)

 

()自「物類之起」至「君子慎其所立乎」

說明君子慎其所學(因為事有起始,榮辱有自)。(方法)

 

()自「積土成山」至「故君子結於一也」

說明學貴專一(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方法)

 

()自「昔者瓠巴鼓瑟」至「安有不聞者乎」

說明積善(學)必聞。(效用)

 

()自「學惡乎始」至「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說明為學始於誦經,終於讀禮。(步驟)

 

()自「君子之學也」至「君子如嚮矣」

說明君子之學為己美身,可以為法則。(態度)

主旨:

說明為學的重要。(篇首()()

文體:

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6 Wed 2022 20:50
  • 蓼莪

2-1

蓼莪 作者:詩 經

大意:

()自「蓼蓼者莪」至「生我勞瘁」

抒寫長大無成,愧對父母。

 

()自「缾之罄矣」至「入則靡至」

抒寫未及迎養,終身悔恨。

 

()自「父兮生我」至「昊天罔極」

記敘父母生養恩重。

 

()自「南山烈烈」至「我獨不卒」

抒寫恨天之情。

主旨:

抒寫孝子不得終養之思。(篇外)

文體:

抒情文(詩)。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7

徐文長傳 作者:袁宏道

大意:

()自「徐渭字文長」至「然竟不偶」

記敘文長數奇。(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然竟不偶)

 

()自「文長既已不得志於有司」至「故其名不出於越悲夫」

記敘文長(既已不得志於有司)之詩有王者氣,文有卓識。(然其名不出於越)

 

()自「喜作書」至「抱憤而卒」

記敘文長書法蒼勁姿媚。(然竟以不得志於時,抱憾而卒)

 

()自「石公曰」至「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抒寫文長人奇數奇的可悲。

主旨:

抒寫徐文長人奇數奇的可悲。(篇末()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記敘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6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作者:王世貞

大意:

()自「藺相如之完璧」至「予未敢以為信也」

說明予(作者)不信(從)人稱藺相如之完璧。

 

()自「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至「奈之何既畏而復挑其怒也」

說明趙既畏秦,便當予璧。

 

()自「且夫秦欲璧」至「則莫如弗予」

說明趙欲使曲在秦,便當棄璧。

 

()自「夫秦王既按圖以予城」至「而歸直於秦」

說明藺相如使舍人懷璧而逃,是歸直於秦。

 

()自「是時秦意未欲與趙絕耳」至「天固曲全之哉」

說明藺相如能完璧歸趙者,天也。

主旨:

說明藺相如能完璧歸趙者,天也。(篇末()

文體:

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3

吳山圖記 作者:歸有光

大意:

()自「吳長洲二縣」至「則海內之奇觀矣」

記敘郡西諸山皆在吳縣。

 

()自「余同年友魏君用晦為吳縣」至「由是好事者繪吳山圖以為贈」

記敘吳縣民感縣令(即余同年友魏用晦君)惠愛,贈以《吳山圖》。

 

()自「夫令之於民誠重矣」至「何復惓惓於此山哉」

記敘因縣令誠賢,其地山川草木亦被其澤而有榮。

 

()自「昔蘇子瞻稱韓魏公去黃州四十餘年」至「亦不能自忘於其人也」

說明賢者於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於其人。

 

()自「君今去縣已三年矣」至「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說明作記緣由。

主旨:

說明賢者於其所至,不獨使其人不忍忘,亦不能自忘於其人。(篇末()()

文體:

記敘文。(記)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2

報劉一丈書 作者:宗 臣

大意:

()自「數千里外」至「則不才有深感焉」

說明長者所言「上下相孚,才德稱位」,我(作者)有深感。

 

()自「夫才德不稱」至「又立向所立廄中」

說明今之所謂孚者為何。(昏暮乞哀)

 

()自「幸主者出」至「長者謂僕能之乎」

繼續說明今之所謂孚者為何。(驕人白日)

 

()自「前所謂灌門者」至「得無厭其為迂乎」

說明吾惟守分(非如長者所言之「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者也)。

主旨:

說明吾惟守分,非如長者所言之「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者也。(篇末()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書信);內容為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1

信陵君救趙論 作者:唐順之

大意:

()自「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至「夫奚不可者」

說明竊符未足以罪信陵。

 

()自「然則信陵果無罪乎」至「不知有王也」

說明信陵之罪在(心)不知有(魏)王。

 

()自「余以為信陵之自為計」至「何為計不出此」

說明信陵之自為計(不罪)在(以唇齒之勢)激諫於王。

 

()自「信陵知有婚姻之趙」至「亦罪也」

說明信陵救趙是背公死黨之行。

 

()自「雖然魏王亦不得為無罪也」至「王亦自為贅旒也」

說明魏王亦有疏(忽)寵(姬)自輕(為贅旒)之罪。

 

()自「故信陵君可以為人臣植黨之戒」至「聖人之為慮深矣」

說明為人臣者戒植黨,為人君者戒失權。

主旨:

說明人君若失權,人臣便植黨而背公。(篇末()

文體:

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0

瘞旅文 作者:王守仁

大意:

()自「維正德四年秋月二日」至「嗚呼傷哉」

記敘吏目父子僕三人死蜈蚣坡下。

 

()自「念其暴骨無主」至「謂之何哉」

記敘瘞三骨,並為文祭告之(,責以去鄉遊宦而死此)。

 

()自「吾念爾三骨之無依而來瘞耳」至「無悲以恫」

歌一首慰靈曲(勸他們達觀隨寓)。

 

()自「又歌以慰之曰」至「無為厲於茲墟兮」

再歌一首慰靈曲(勸他們安居不為厲)。

主旨:

(藉瘞旅歌詩)抒寫遊子懷鄉,性命不期的悲憤。(篇外)

文體:

形式為應用文(祭文);內容為抒情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9

象祠記 作者:王守仁

大意:

()自「靈博之山」至「舉之而不敢廢也」

記敘作者受安君之請作象祠記。

 

()自「予曰胡然乎」至「又烏知其終之不見化於舜也」

說明象祠之祀,益見舜德之至,入人之深。

 

()自「《書》不云乎」至「既死而人懷之也」

(引書經、孟子語)說明象之既化,蓋受化於舜。

 

()自「諸侯之卿」至「而猶可以化之也」

說明人性本善(不善可改,不仁可化)。

主旨:

說明人性本善。(篇末()

文體:

形式為記敘文;內容為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6

豫讓論 作者:方孝孺

大意:

()自「士君子立身事主」至「皆所不取也」

說明不能扶危於未亂,而捐軀於既敗者,君子不取。

 

()自「蓋嘗因而論之」至「讓有餘憾矣」

說明豫讓處死之道有未忠者。

 

()自「段規之事韓康」至「何足道哉」

說明豫讓當死於智伯請地無厭、縱欲荒暴時之三諫以後。

 

()自「雖然」至「噫」

說明豫讓不足以當國士。

主旨:

說明不能扶危於未亂,而捐軀於既敗者,不足以當國士。(篇首()

文體:

論說文。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5

深慮論 作者:方孝孺

大意:

()自「慮天下者」至「天道也」

說明天道出於智力所不及(慮之所能及者人事)。

 

()自「當秦之世」至「皆出其所備之外」

(舉例)說明自秦至晉各朝,皆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懲其前朝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皆出其所備之外)。

 

()自「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至「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

(再度舉例)說明唐宋二朝,亦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

 

()自「古之聖人」至「而豈天道哉」

說明慮天下者「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才不至於亡國。

主旨:

說明慮遠保國者「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篇末()

文體:

論說文。(論)

 

甲多法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