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學長惠存:
(圖)
學弟:福壽
✽盧福壽,屏師65級,民國100年,第三十二屆傑出校友。
by 甲多先生 @ 2021.11.12 臺灣
XX 學長惠存:
(圖)
學弟:福壽
✽盧福壽,屏師65級,民國100年,第三十二屆傑出校友。
by 甲多先生 @ 2021.11.12 臺灣
P Month 10 day 4 We 晴
不拔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疼痛,拔了牙,只是把一切往後應當的疼痛挪前一起發作罷了。前者是一種長期的不明的威脅,後者是一種可以預期的,面對的考驗。
當了級任,也許就是另一個拔牙吧。昨天,我的意念還在猶豫;今天我決定面對事實。既然發燒和疼痛是拔牙後的正常症狀,那麼與其蒙頭蓋被的假睡,不如起來去喝一碗稀飯。決定了,在眾人的怪異眼光下,我居然也享受了片刻的新鮮。
這一班,看起來雖然並不怎麼可愛,卻也不覺可憎。功課方面,我不太了解;品德方面,從布告欄上的幾張小旗上看來,不致太差。但若要與我的前六年三班相比,恐怕難以匹倫。較可貴的是,箇中似乎含有領袖人才,部分同學也很自動合作,今天下午他們來布置教室,我幾無插手的餘地,差可告慰。明天起,不知我能不能睡得著午覺?10:47 PM景平
✽如果沒有寫日記,我不會記得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四日星期三,我才年滿二十五歲多一點時,牙的困擾,就已經如影隨形的跟著我了。
如今四十三年過去了,目前我所擁有的、完全健康的真牙,僅剩13顆,包括8顆門牙、3顆犬牙、1顆小臼齒和1顆智齒。拔掉而植牙的有3顆、做或沒做過根管治療加作牙套的有4顆,補得千瘡百孔的最多,共有8個。
已經拔掉而空著位置的有4處,分別是3顆智齒和1顆大臼齒。這1顆大臼齒最後拔於109年03月25日;所以日記上所說的拔牙,應該是指另外左上、左下和右上3顆智齒中的1個。
到106年10月03日為止,治療我牙齒的相關費用,不含掛號和公、健保支出,也已經超過38萬元。現在滿口殘牙敗齒,再加上因為牙齦萎縮、牙根裸露所造成的敏感,雖然已經花了大錢下去,還不是稍微硬的、酸的東西都不能吃,連太熱太冷、甚至太甜的也不行。
109年05月27日決定更換牙醫,到另一家診所去看診。第一次做免費的(事前並不知道是免費)全口牙周狀況評估時,因為來龍去脈太複雜了,怕一時說不清楚,事先還準備了一份書面的「牙齒現狀」說明:「
7 |
6 |
5 |
4 |
3 |
2 |
1 |
左上 |
右上 |
1 |
2 |
3 |
4 |
5 |
6 |
7 |
套 |
植 |
植 |
|
|
|
|
|
|
|
|
套 |
植 |
套 |
套 |
補 |
7 |
6 |
5 |
4 |
3 |
2 |
1 |
左下 |
右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拔 |
補 |
|
|
|
|
|
|
|
|
|
|
補 |
補 |
補 |
補 |
|
補 刷 痕 |
|
|
|
|
|
|
|
|
補 刷 痕 |
|
(紅字表示已抽掉神經)
1.右上:
109/02/05洗牙時主訴右上5、6間牙齦癢,檢查無異狀;109/04/09更癢,加強清潔;109/05/06右上4、5、6變成牙痛,牙周治療;目前右上4、5、6內側牙齦像燙傷般。
2.左上:
109/02/05洗牙時主訴左上5、6間牙齦癢,檢查無異狀;109/03/25左下7拔除後,右上5、6間牙齦癢緩解;109/04/09左下7拔牙拆線後,上下牙的咬合怪怪的,未就醫。目前左上5、6間牙齦仍癢,偶爾咬食物時牙稍痛。
3.左下:
108/07/24洗牙時主訴左下6敏感,建議使用抗敏牙膏。108/11/22左下7外齦囊腫,清除觀察;108/12/16左下7外齦囊腫依舊,準備手術;108/12/21左下7外齦手術,發現牙槽骨蛀洞深1.2公分,已蛀到牙根底下無法清除乾淨;108/12/28左下7外齦手術拆線,建議使用漱口水。109/03/25左下7牙痛加劇,擔心蛀穿牙槽骨,主動要求拔除;109/04/09左下7拔牙拆線。
其他:
目前似乎有以下兩種牙周病症狀:
1.您咀嚼時感到牙齒咬合方式改變。
2.持續性口臭或嘴巴有臭味出現。」
之所以換掉牙醫,就是因為那一顆最近拔掉的大臼齒,實在是拔得太冤枉了。
by 甲多先生 @ 2021.11.11 臺灣
抬起你的頭來,露出你的笑容,伸直你的背,挺高你的胸。有的是青春,那快樂的青春,管教你享受不盡!
張效良印六十二年四月
✽張效良
張效良校長,字石徒,山西文水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1946年10月-1965年7月,及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1965年8月-1972年校長,生於西元1905年農曆三月十日,卒於西元1982年十月三十一日,享壽七十有七歲。
民國五十七1968年九月,我剛滿15歲進入屏東師專就讀的時候,他已經高齡六十三,且已經在那邊當了22年校長。他當校長的年資,都比我的年紀還要多7歲,所以看起來有點老。但是他的笑容卻令人印象深刻。五十七年十月四日在學生幹部的講習會上,他跟我們說:幹部要以智慧、毅力和微笑來克服一切。在我的畢業紀念冊上,他再度用他露出笑容的招牌妙方相期許:以微笑克服一切,校長是真正的說到做到了。
我很早就跟校長親近,原因是「相聲」。
民國五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是我們屏師62級的一年級新生,第一次舉辦聯合月會的日子,為了準備「相聲」的節目,我十一月二十六日就到校長室向校長借相聲材料,距我進入學校還不滿三個月。兩天後二十八日,他答應指導我相聲的要求。我們每星期有幾天,晚上吃過飯後,到校長室對詞排練,校長就餓著肚子,留在學校陪我們一字一句的念。五十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的62級聯合月會暨除夕晚會,我便與劉萬青同學上台說了我人生的第一段相聲,內容是有關繞口令的。
之後就以這個模式,我與劉萬青同學在校長的悉心指導下排練,每年兩次上台表演相聲,直到四年級下學期他退休為止。記憶裏比較深刻的有,六十年五月三年級下學期表演的「文武全才」,及六十年十二月四年級上學期表演的「六書」,這一次,校長還請同學幫我們在舞台右側,擺上一幅大大的看板(下圖)。
民國五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我參加學校的演說研究社,並且獲選為社長;國語老師趙伯雲先生,建議我們邀請校長擔任指導老師。這是我第二次再度親近校長。他不但滿口答應,每星期四下午的聯課活動時間,還都準時帶著豐盛的材料前來上課,一面傳授我們演說技巧,一面積極協助我們籌辦一個多月以後的朗誦比賽。五十八年五月八日下午第七、八節課,演說研究社在圖書館閱覽室舉辦「母親節朗誦比賽」(當年的母親節是五月十日),校長除了親自擔任評審外,還幫我們請了教務處鄧主任,和趙伯雲、金志輝、孫學理三位老師來幫忙,場面盛大隆重。(下圖是我以主辦社長的身分宣布比賽規則的畫面,校長幫我拍了照片,並且加洗放大、親筆題字送給我)
照片題字:林XX同學主辦母親節詩歌朗誦比賽誌念
張效良攝影印贈
校長這種拍照放大送人之舉,並不是只針對負責舉辦的同學;一般來參與比賽或演出的同學,校長也都毫不吝惜的大把大把加洗和贈送的。在我手中就另有三張校長加洗放大的贈品:一張只有我一人,是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一年級上學期,第一次參加校內朗誦比賽的落選照,那一次我參加了比賽,但是沒有得到任何名次;還有兩張合照。五十八年十二月我二年級上學期拍的那一張,是在我沒有參加的「五千年」詩歌朗誦比賽會場,部分演說研究社的社員合照,照片中四男四女,男的除了我之外,還有張印學長,劉壽貴、江文吉同學;四女當中有學姊、同學和學妹,但是名字都已經遺忘。五十九年六月十一日我二年級下學期拍的那一張,是我參加「愛國故事演講比賽」會後,演說研究社部分社員的合照,照片中人物右起:江文吉、黃素麗、劉壽貴、楊秀雲、我和陳白雪。照片都是放大的8吋照,在照片裏露臉的人,人人都有。如果你得了獎,照片背面更會有校長的「墨寶」(下圖),作為比賽的獎品送給你,那比學校給的制式獎狀都要來得珍貴。
林 X X 賢棣榮獲講故
事比賽二年級第一名誌慶
張效良印贈
五十九年六月於
屏東師專
畢業之後,校長的「墨寶」也會透過賀年卡和賀年明信片傳遞而來(下圖):
2 3 5 臺北縣 中和鄉(中和市)
興南國小(景新街四二三巷四三―三)
林 X X 先生
分別於民國66年1月2日、民國66年12月31日、民國69年12月29日收到。
於民國民國68年12月31日收到。
我在學校期間,屏師固定每學期舉辦五次月會,分別由各年級主辦。學校平常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活動。雖然白老師曾經對我們小小的抱怨說:學校是國樂老大,舞蹈第二,田徑還是什麼的第三,話劇只能排行第四;但是就學生的觀賞反應看,月會上比較受歡迎的節目還是「話劇」和「相聲」:「相聲」是校長指導;「話劇」則全由我的美術老師白雪痕先生負責。
白老師真是一個全能的導演,不,應該說是全能的話劇「製造家」才對。因為舉凡話劇演出前後所需的編劇、選角、排練、布景、道具、服裝、化妝、效果、燈光、上下場、提詞、走位、補漏等種種安排,無不全由他一個人單獨搞定。跟「相聲」一樣,「話劇」也是我們62級聯合月會的必備節目。62級「話劇團」本來沒有我,一直到五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三年級上學期聯合月會的「書香門第」話劇,我才首度參與。那是一個戲分不多的反派角色,原先飾演的同學因為無法適應而半途退出;我則由於有過兩年的舞台演出經驗,臨時上陣替補。沒想到我演得太賣力了,竟因此一砲而紅。從此,62級「話劇團」便有了我固定的位置:六十年五月十日參演話劇「鄰」;六十年十一月下旬,正準備十二月四年級月會的參演節目時,白老師突然病重住院。十二月一日,由剛調來協助白老師的何南善老師,先行指導我們話劇排練。十二月五日凌晨,白老師不幸辭世。使得我們四年級上學期月會的這一場話劇表演,很不習慣的看不到白老師匆忙穿梭在後台的身影。
白老師雖然走了,但是我們不忍讓他一手拉拔長大的「話劇」因此消失。六十一年四月二十日,我們四年級下學期的62級聯合月會,仍然演出了白老師生前幫我們選好了角色的話劇「根深葉茂」(下圖)。
這一次是白老師去世、以及接續的何老師也去職後,我們首度把話劇撐上了舞台;國樂演奏後,校長高舉雙手鼓掌上台慰勉我們。
屏師的話劇社,並沒有因為締建領航者的白老師遽然消逝而匿跡。民國六十二年六月我畢業離校後,許多話劇社的老社員仍連綿不墜的承續著話劇社的傳統。可惜因為乏人指導,六十二學年度上學期的話劇活動幾乎停擺。據六四級的話劇社社員李茂祥學弟來信稱:六十二學年下,老社員們向學校建議外聘老師來教,經陳主任准許並代為尋覓人選,請了一位校友回校指導。「據說情況良好,每一社員亦有興趣學習,搞得有聲有色。尤其在社長溫永安同學熱心的領導下,這學期話劇社的活動特別多,最好的是四月中旬的話劇比賽,實在值得我們共同來喝采的。」
白老師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學校話劇社復甦的現況,當會含笑九泉的。
稍前的六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校長因病住進高雄802總醫院民眾診療部,我代表班上前往探視。這是一個熟悉而揪心的地方:去年十二月五日凌晨5點15分,我剛在此地送走了白老師。
六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白老師因為急病發作住進屏東醫院,二十三日轉送高雄802總醫院民眾診療部,希望取得好一點的醫療照顧。
老師倒下了,他三個幼弱的妻女怎麼辦?懂事的校友學長,主動發起由我們這些親炙於老師的同學,輪番值班代替師母看家及陪病。十二月五日凌晨老師彌留之際,正好輪到我和陳長瑞同學在病房外當班,病房內另有早已畢業、年紀較長的學長守著。
醫生宣布病危時,我和長瑞同學銜命搭計程車,前往老師高雄友人家去尋白師母。計程車司機沒有繞遠路,還好心的下車陪著我們在暗黑的泥地裏奔找,第一次見識到高雄市縱橫交錯的巷弄裏,那種沒有按照號碼順序編列的門牌,找得你亟欲發狂,心裏真的是又氣又急:兩個才剛滿18歲的半大小孩,三更半夜裏肩負著如此重大的生離死別的任務,我們的一顆心早就嚇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幸好我們終於找到了師母住的地方,並且及時的送她回到醫院,見到老師的最後一面。
現在又回到這個既緊張又傷心的老地方,心裏難免忐忑,腦子裏盡想著老校長那滿臉憔悴、雙眼無助歪在病床的愁容,以致往病房的路也認不準了,連問過兩位護士才總算找到。進了病房,沒想到迎面而來的竟是那張熟悉明亮的笑臉,讓我一時之間手足無措,反倒呆定在門口,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來。我靦腆的呈上附有全班同學簽名的慰問卡,痴痴的站立在一旁。校長可能跟我說了什麼話,可是我完全沒有聽進去半句,只記得坐在一旁的夫人,親手剝好了一個柳丁塞給我吃。
這可是校長第三次因這個病住這家醫院了。
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校長初任屏師校長才滿月,就因為盲腸發炎破裂導致腹膜炎,第一次緊急的入住這家醫院。當時醫藥匱乏,歷經六個星期的奮鬥,校長暫時戰勝了病魔,只是留下了腹壁疝氣的嚴重後遺症。
民國四十六年十一月七日,校長舊疾復發,再度住院手術,歷經整整一個月才勉強恢復。
這一次是第三次因同樣的病而住院,症狀相對的來說還算是比較輕微的,只短短的治療了10天便痊癒出院,也就是在我前去探視後第五天便返家了。但這次的病,也讓校長萌生了退休的念頭。
校長第一次大病之後,囿於當時的醫療環境,只得小心翼翼的與嚴重的後遺症共處。他常說:「人的身體,60歲的時候,一年不如一年;70歲的時候,一個月不如一個月;80歲的時候,一天不如一天。」其實在我進校到他退休前,他都只處在60的階段,何來對七、八十歲的理解?難道就是因為他的這段病歷,讓他有了招越真實年紀的更深一層感悟?
校長是六十年八月一日退休的。校長的退休,不但意味著我的相聲演出不再,也表示我將拿不到有他具名的畢業證書。距離我的畢業日,只剩不到一年的時間,最後我所拿的畢業證書,卻少了我所親近和熟悉的校長之名,這是我就讀屏師五年最大的遺憾。校長退休之後,六十二年三月十九日還回學校做了一次《個人儀態修養問題》的專題演講,其中仍包含了他一貫招牌的微笑,與他個人的人生形象完全吻合。
我的「畢業紀念冊」日記,六十二年四月八日購買於屏東某書局,六十二年四月十三日用另紙寫好序,十五日拿著全新的日記本子,請校長第一個贈言賜予。那時校長還住在宿舍,我就等在日式的拉門外,校長把日記本子拿進屋裏,不一會兒就笑嘻嘻的把寫好的本子,攤開著拿出來交給我,字句裏仍充滿了微笑,那是我最後一次單獨的與校長見的面了。
民國七十一年十月三十一日校長退休後第十年,我從屏師畢業後第九年,校長仍因舊疾復發而病逝,享壽七十七,從此我們天人永隔。但是他留在我心裏,以及他贈與我的「墨寶」裏的笑容,卻永不磨滅。民國五十八年六月三日,距我進入屏師,見到校長還不滿一年,我就在我的日記裏寫道:「張效良校長是我最尊敬的人。」迄今歷逾半個多世紀,此話猶真,到目前為止,尚無有可以超越渠者。
昨天(民國110年10月31日)是校長逝世39周年紀念日;明年(民國111年)八月一日,又是校長從他篳路藍縷開創,一路披荊斬棘引領了26年,迄它成長茁壯的屏師、退休50周年的紀念日。學生某某,特選在今天、校長逝世40年的開始,配合母校舉辦的特展,公開我手邊珍藏石徒校長所贈的三件墨寶真跡,以示永恆的追思。
更多的石徒校長墨寶,請前往「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圖書館六樓校史館(特展區)」,自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展出的【春風化雨 高山景行--張效良校長特展】去發掘。請特別注意他們的開放時間:(校史館學期中每周二、四 14:00-17:00 固定開放;其他時間須另行預約)。
by 甲多先生 @ 2021.11.01 臺灣
六十七/1978
Month 10 day 3 Tu 晴
也只能說:人事難料了。科了一年多的任,今天又回到級任,任4年4班的級任。
我沒有什麼準備,習慣了懶懶散散的科任生活,一下子裏,我竟覺得無限的疲乏――無法適應了。交接是在最後一節進行的――也並沒有所謂的交接,只是那位姓李的女老師下台,我上台而已。又當級任了,是料不到的事,可是我卻記得洪震輝給我的提示,也是上次帶班級時的敗筆,失之太寬。這一次,我要嚴格,非常非常的嚴厲,即使失之嚴也行。此外,我要無為,盡量的把事情交給學生去做,我還要弄些時間自己用呢。
人生就這麼的轉吧:用完一本,接上一本。這一本是五年多以前用做畢業紀念冊的,拿回來還是放在○素○那裏兩年多以後的事,今天又拿出來當日記用了。如今,○素○沒了、○櫻○過了、○蓉○交臂而失,美○算是準了。不曉得她會不會如這些一般也轉了?5:39 PM景平
✽民國六十七年十月三日星期二,我忽然從科任老師回去當級任老師。這意味著我的「地位」回升了。在這個學校裏,教職員的身分地位是有明顯區別的:最高的當然是校長和「教導」,其次是兼有法定行政工作的老師,再其次是級任老師,最後才是科任。級任老師裏還分著三六九等,端看你跟校長和「教導」、尤其是教導的「關係」而定。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我19歲,從屏東師專畢業,八月二十八日分發到台北縣的這個小學當老師(派令上稱「派充○○國民小學教師」),這是我這輩子第二個重要的決定;第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選讀屏師。(志願選填是自己所下的決定,分發結果則不在意料之中。)九月六日第一天以小學教師的身分上班,其實也是第一天到這個學校報到,被分派為3年12班的級任導師,學生57人。
其他老師得知他們被分派的班級或科目的消息,也都是每學年的開學日這一天公布,不是只有我因為是第一天來報到上班才這樣,除非你是「關係」非常密切之輩。
六十二年十月十三日,我以請公假的方式入伍服預官役,到班才一個月零一周。役期一年十個月,退伍日六十四年八月十二日,當時人在金門,剛好遇上了颱風,回台的船延了三天。回到家,到戶籍地辦了必要的手續,依限於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到校報到,不料校長和「教導」同時不在,居然無法報到。
六十四年九月六日是我來這個學校的第二個開學日,我被分派為5年3班的級任老師,延續我服役前的年段,看起來合情合理,實則不然。因為他們正拿這兩年來考核我對他們的「忠誠」。考核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看看我一年三節如何表現。表現的方法行話叫拜訪,黑話叫「拜拜」。
我十五歲離家南下住校求學,不到二十歲就畢業北來教書;跟在父母叔伯兄姊身旁的時間不多,一向缺少人情歷練,不懂得與他人應酬交往,怎知道當老師教書了還得拜,也步道該怎麼唄。不料因此惹人嫌怨。
表現在教學工作的分派上十分明顯:六十六年六月帶完6年3班畢業之後,合情合理的安排應該是回去再帶5年級(大部分同年段的老師都是如此),或者是再回去從3年級帶起。實際上不,我成為科任。科任最好以老師的專長應之,我在師專讀美勞組,如真要教科任,也應該以美勞類科為主,偏不,六十六學年度上學期教5、6年級社會,加一班四年級的美術;下學期改為專教5、6年級自然,連那一班與我專長相關的四年級的美術也省了。這是反面的考核。看看我一年下來仍沒什麼長進。
於是,六十七學年度上學期繼續教科任,教5年級的自然和美勞,不料才一個月零三天,忽然把我調回級任,箇中原由不得而知,但絕對與提升我的「地位」無關。
在興南,一般年輕的老師、沒兼任法定行政職務的,可以從他的任教班級和課程,看出他在學校當局心目中的等級和地位。女老師可分四等19級:擔任高年級級任的是上等,擔任中年級級任的是中等,擔任低年級級任的是下等,不帶班級而當科任的是下下等。年年都帶六年級級任的是上等上級,年年都帶五年級級任的是上等下級,一年帶五年級級任、一年帶六年級級任的是上等中級;上等上、中、下三級,分屬19級中的第1、2、3級。年年都帶四年級級任的是中等上級,年年都帶三年級級任的是中等下級,一年帶三年級級任、一年帶四年級級任的是中等中級;中等上、中、下三級,分屬19級中的第4、5、6級。年年都帶二年級級任的是下等上級,年年都帶一年級級任的是下等下級,一年帶一年級級任、一年帶二年級級任的是下等中級;下等上、中、下三級,分屬19級中的第7、8、9級。
沒有班級帶的科任老師分為10級。只教單一年級不跨科目的有四級,分別是擔任六年級一科的是第一級、擔任五年級一科的是第二級、擔任四年級一科的是第三級、擔任三年級一科的是第四級,分屬19級中的第10、11、12、13級;只教單一年級但不是僅教一個科目的也分四級,擔任六、五、四、三年級的分別為第五、六、七、八級,分屬19級中的第14、15、16、17級。科任第9級為跨年級的科任,也就是同時上五、六年級或三、四年級的老師,分屬19級中的第18級。最後一級是跨年段的科任,也就是同時上三、五,三、六年級或四、五,四、六年級的老師,是科任的第10級,也是19級中的第19級。
男老師通常不能帶一、二年級,因此要比女老師少去帶低年級級任的下等3級,所以多半只有三等16級。
民國六十二年九月六日,六十二學年度開學,我被分派到三年十二班當級任老師,分屬中等下級的第6級;民國六十四年九月六日,六十四學年度開學,我被分派到五年三班當級任老師,分屬上等下級的第3級;民國六十五年九月六日,六十五學年度開學,我繼續帶六年三班當級任老師,位階提升為上等中級的第2級,是我在興南國小得到最好待遇的一年。
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六十八學年度開學,我被分派到三年十八班當級任老師,分屬中等下級的第6級;如果與前一學期帶的四年四班一起計,勉強算是中等中級的第5級;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六十九學年度開學,我被分派到四年十六班當級任老師,與前一學年度帶的三年十八班合計,也是分屬中等中級的第5級。這兩年換了新校長,我的待遇稍有提升,轉換在中年級中等中級和下級的第5級和第6級之間。
在興南的第五、六兩年,我的悲慘命運,可以從我在學校當局心目中的等級和地位看出端倪:民國六十六年九月五日,六十六學年度開學,我被分派到當科任老師,敎四年級的美術和五、六年級的社會,下學期又改成了五、六年級的自然,不但跨年級、跨科目,還上下學期交叉著變換,已經比科任的第10級、也就是19級中的第19級還要低了,簡直就是立無容身之地;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四日,六十七學年度開學,我繼續當五年級的科任老師,這一年的待遇比較好,只擔當單一個年級、五年級的科任,但仍然橫跨了美勞和自然兩科,分屬科任的第6級,19級中的第15級。離奇的是,這一學年才剛教滿一個月,民國六十七年十月三日星期二,我忽然被通知要回去當四年四班的級任老師了,而且即刻生效。這一來,等級驟升了11級,達到了中等上級的第4級之地,真是讓人驚訝得難以名狀。像這種擔任五年級科任一個月,換成去當四年級級任的事,不僅在興南是空前絕後之舉,全世界的小學,應該再也不會有第二個這種案例了吧!
學校某高層人士特別厭惡我,屢次明說暗示我該去他家「拜拜」送禮不得,便認定我不識好歹、是不知感恩的傢伙,屬於異端莽類,常在有意無意之間傷害我。幾年間,把我從兩年帶一個班的正常級任,變成一年科任教三個年級五個科目,還上下學期不一樣的折騰;到六十七學年初,先是排任五年級科任教兩科,一個月後,突然又改任四年級的級任。六十八學年,再度被降級調到三年級當級任。近三年間,我的課表橫跨三個年級七個科目,好像我是兼修全科的什麼年級什麼科目都能教一般,實際上是傷害了我任教的學生,也磨損了我教學的熱誠罷了。
by 甲多先生 @ 2021.10.31 臺灣
簽名藏書章
✽右長條簽名章:某某(草書)
「某某」之名源於同學黃永錚。
永錚同學說到自己時,不稱「我」,而是用「黃某人」,或「某人」來代替,表示謙虛;為了與他有別,我便自稱為「林某某」,簡稱「某某」。
後來「黃某人」更謙虛了,捨「我」而不用,改稱「我們」。
「我們」的文言文叫「吾人;台灣話叫「咱人」,音近國語的「安郎」。之後,「安郎」便成了永錚同學的專屬稱呼了,沿用了半個多世紀,至今還在。
民國六十三年服役期間,在部隊請連上一個會刻印章的士兵,代刻了這兩方印,簽名章用草書,藏書章用隸書,完工後我看簽名章的草書草過頭了,根本看不出字來(下圖),
便請他磨掉重刻,就成了這個樣子,其實跟所有名家的草書字體都不相同。
✽左長條藏書章:林XX存書(隸書)
大多數的藏書章用「藏」字,取自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語;我則改用「存」字,取其「暫存」之意。
民國七十年八月,我考上台北市國中,分發到松山區某學校――因為剛成立不滿三年,不但沒有圖書室、沒有管理員,甚至沒有固定的書架,全校藏書約莫三、四百,散置在幾張閱覽長桌上,其質量都遠遠不及我個人所擁有的一千多。
第一次帶著上千本書,從只有兩面牆壁書架的舊家,搬到四面牆壁都是書架的新居書房,其中一面還特製了附有軌道,可以重疊開闔的三層書架,讓我得以繼續存書、存書,最終我存有的圖書總數超過三千。
退休八年後,搬離台北,從有著四壁滿架圖書的市區,遷居到沒有書房的遠郊。先是丟棄了比較老舊的幾百本書,然後是能捐的捐、能送的送。搬到新家正愁著偌多圖書的安置問題時,正巧看到社區閱覽室只擺了幾本模型書,便發起心想把它給填滿(下圖),
從102年的某日起,到104年1月20日止,累計捐出1912本,連同共襄盛舉的幾位鄰居合集的409本,我趁著便把社區閱覽室兩壁書架都整齊的歸置完滿了。
原來我擁有的一大部分「存書」,有一段時間將「暫存」於此。
目前家中仍有數百「存書」,尚待「斷捨離」。愁…愁……
2012年8月,朋友傳來
「20210818請支持宜蘭黃金書屋!😊❤️
*王建煊基金會準備在宜蘭紅磚屋開設黃金書屋,需要各界人士捐好書,可捐10本好書給基金會,其中5本會陳列,供人現場閱讀,另外5本會置放在漂書櫃,供愛書者自由取走,自此好書漂流人間廣閱,基金會都會注明捐書人,以資鼓勵和感謝!
共襄盛舉,多多益善,一起為王院長的公益活動情義相挺。謝謝!❤️
捐書地址:
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一路一段150號1樓之二
王建煊 先生 收 」
的訊息,內心十分欣慰,立馬檢了四盒郵局便利箱,分兩天寄出。
檢第五盒時,為了方便不分時段自助寄,上網查了辦理單位的電話,才發現是誤會一場。
看來我所剩餘的這一小部分「存書」,還得暫時在我家繼續存放一陣子下去囉。
by 甲多先生 @ 2021.10.29 臺灣
朋友:在這一剎那漫長而愉快底人生路途的X分之一裏,我們居然也有那麼一點即將成為過去的「一面」,或更多,或……「之緣」,使吾的內心感到萬分幸慰;只可然是再不久之後,我們便要不能再說一句話地互為南北,或僅再一見,或永全然無所見,心頭兒亦有無限怏怏…………這樣吧!?這兒有本權充紀念冊的簿子,您就在這上面留個「字」、「號」、「軀體動向」(地址或通訊處),以及幾句(幾字或幾段)嘉言佳語(正當的漫罵),以便日後咱們在另一個世界的十字街口錯身時,有個點頭微笑的資料?
先謝謝您一個! 林XX上
by 甲多先生 @ 2021.10.27 臺灣
就像這樣。這樣
永遠地站著!
狠狠望向海那邊;
挺得――直
更直
立得――久
更久。只那
頭低下來的日子便
也就是
我消逝的時候了。
62 . 4 . 13 .
✽背景照片:野柳林添禎銅像。
by 甲多先生 @ 2021.10.26 臺灣
台北 總統府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Taipei
Although men are accused of not knowing their own weakness, yet perhaps as few know own strength. It is in men as in soils, where sometimes there is a vein of gold which the owner knows not of.
男人雖然被指責不知道自己的弱點,但也許只有少數人知道自己的力量。人如在土壤中,有時在那裡有一個所有者不知道的金礦脈。
出自:Live the Journey(體驗旅程)making movement 101頁
作者:Joseph A. Primm
引自Jonathan Swift(喬納森·斯威夫特)inner strength(內在力量)
強納森·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年11月30日-1745年10月19日)英國-愛爾蘭作家。諷刺文學大師,以《格列佛遊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
making movement:做運動
✽台北 總統府
by 甲多先生 @ 2021.10.25 臺灣
Venus
Venus
Venus Diary
Venus
Venus
南一出品
✽Venus(米羅的維納斯)
米羅的維納斯(希臘語:Ἀφροδίτη τῆς Μήλου,法語:Vénus de Milo)也稱斷臂維納斯,是一座著名的古希臘雕像。這座雕像創作於西元前130到100年之間,表現的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羅馬神話中與之對應的女神是維納斯)。這座用大理石雕成的雕像高202公分,略大於人體真實大小。1820年發現於希臘米洛斯島(現代希臘語稱作米洛),故被稱作米洛(米洛也作米羅)的維納斯。過去它曾被誤認為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作品,現在一般認為是亞歷山德羅斯的創作。目前收藏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維基百科》
藝術家:安提阿的亞力山卓斯(Alexandros of Antioch)
落成:約在西元前130年
現藏於:羅浮宮(法語:Musée du Louvre)
✽Venus Diary
維納斯日記
✽
南一書局的標誌
✽南一出品
「品出一南」應從右至左念為「南一出品」。
從右至左排序(直式書寫),是中文文字傳統的排列方式。
傳統的中文沒有從左至右的橫式排列形式。單列看起來像是橫式排序的中文,其實仍屬中文傳統的直式書寫,吾人觀看時應一字一行,從右至左依序閱讀才對。
「品出一南」讀為「南一出品」,列印形式不錯!
by 甲多先生 @ 2021.10.23 臺灣
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
VENUS
畢 業
紀念冊
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六月九日
✽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
「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簡稱「屏師」。
其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學校」,於1940年4月設立,校址在現今國立屏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943年更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南師範學校預科」。
1946年1月改為「臺灣省立臺南師範學校屏東分校」,10月正式獨立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
1965年8月升格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
1987年7月升格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院」。
1991年7月改隸中央,更名為「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2005年8月,改名「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014年8月,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與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為國立屏東大學。
國立屏東大學,簡稱「屏大」。
「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是從最早的「屏師」,走到最近的「屏大」中間的一段路,自1965年8月起,迄1987年7月止,存續22年,是「屏師」所有名相中,至今(2021)使用最久的一個。
我於民國五十七(1968)年入學,六十二(1973)年畢業,在「屏師」受教和生活期間,相當於「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時期的第四年到第九年。
✽VENUS
維納斯(拉丁語:Venus)是古羅馬神話裡的愛神、美神,同時又是執掌生育與航海的女神,相對應於希臘神話的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拉丁語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詞都來源於祂。
維納斯是從海裏升起來的。據說世界之初,統管大地的蓋婭女神與統管天堂的烏拉諾斯結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後來夫妻反目,蓋婭盛怒之下命小兒子克洛諾斯用鐮刀割下其父陽具丟入大海。陽具和海融合後生出泡沫,維納斯就這樣誕生了。希臘語中「維納斯」的意思就是泡沫。維納斯還生下了一對兒女邱比特和依洛絲。
在羅馬,維納斯的紀念日定在每年的四月,帝國時期的羅馬對維納斯的崇拜尤為盛行。凱撒大帝自稱埃涅阿斯後裔,尊維納斯為羅馬人祖先。《維基百科》
✽畢業紀念冊
《維納斯VENUS日記》(62年4月買來當畢業紀念冊用的),後來成為我的第十六本日記,於671003-680419之間使用。
✽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六月九日
應該是我的畢業日,作為紀念冊的完成日,實則不然。日記裡另記:「620611晚上畢業典禮只花30分鐘,我致答詞。」
記憶裡,畢業典禮好像是在周末,方便遠道的家長參與。查一下萬年曆,620609為星期六,所以現在我也不確定哪一日才是對的了。
畢業典禮之後我還留在學校,620620才離開;畢業紀念冊留得更久,日記裡記載641003還沒取回。所以我的畢業日,也不是我畢業紀念冊的完成日,寫哪一天都一樣。
by 甲多先生 @ 2021.10.22 臺灣
請 財團法人趙廷箴文教基金會林執行秘書
轉致
趙創辦人廷箴先生
胡董事長新南先生
阮董 事大年校長
以及其他
各位董事女士先生:
感謝基金會提供這樣重的獎勵,給我這樣高的榮譽。老實說,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已經很久了,而且我準備這一天的到來也已經很久了。
90年的6月30日,這一天終於給我盼到了。當天下午三點半在太平洋聯誼社的贈獎典禮,是我(林義烈,建國中學教師,基金會第九屆高級中學優良國文教師得獎人)這一生四十八年旅程當中所參加過的第二大盛會(除了結婚典禮外)。在清新雅緻的環境和莊重溫馨的氣氛下,我滿心歡喜的從基金會胡董事長手中,接過一座象徵對我教學工作最高肯定的「文風雨露潤藍藻」(有照片為證)時,我心裡想著:終於正式與基金會有了「第一類」的接觸。我感覺:我將與基金會繼續接觸下去,不止要支持它,並且願意成為它的終身義工(假如基金會可以接納我的話)。
相較於科舉時代的唯我獨尊,現代的國文已成了一門備受冷落的學科。因此,國文教學就變成了一行落寞的志業。因為家教、補習的機會不多,行中的人有的唉聲歎氣,有的落落寡合;在一切向「錢」看的現實社會,國文老師大多只能勉強湊數於教學工作的角落,在學校中的地位是卑微得無以復加。但是,自從九年前,基金會提供高額的獎金,鼓勵優良高中國文教師的產生以來,高中國文老師在學校的地位,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至少在我們建國中學是如此),自信心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不能不歸功於基金會裡一群默默為文教志業奉獻的德者。
「聽聞」基金會的「存在」,是從八年前基金會舉辦「第一屆高級中學優良國文教師」甄選,因本校林明進老師獲獎而得悉;但是真正與基金會結緣,卻是
財團法人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獎勵高級中學優良國文教師本校得獎名單 |
||||
屆 |
年度 |
姓名 |
主席 |
備註 |
1 |
82 |
林明進 |
林明進 |
現任 |
2 |
83 |
江煜坤 |
左德成 |
前兩任 |
3 |
84 |
呂榮華 |
左德成 |
非主席 |
4 |
85 |
左德成 |
吳際平 |
卸任 |
5 |
86 |
|
趙台生 |
本校無 |
6 |
87 |
趙台生 |
趙台生 |
現任(選) |
7 |
88 |
|
林義烈 |
本校無 |
8 |
89 |
|
林義烈 |
本校無 |
9 |
90 |
林義烈 |
林瑞娟 |
卸任(選) |
遲到四年之前才發生。那一年我擔任建國中學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總務,負責經管活動經費的收支,首度發現基金會對我們辦理學生活動的支援。那時候我們的學生活動主要為紅樓文學獎的徵文以及建中年度文選的出版。
八十七學年度我以三十四票(全部五十票)多數當選建國中學國文科教學研究會主席,與基金會的互動就更加的緊密:首先,前任交代因本會活動受到基金會的大力相助,依基金會的要求必須提報成果,為了慎重,我還附了一紙感謝函,連同本會的出版品「建中年度文選」二十本,一同呈送基金會備查。
接著,我收到了來自基金會的該學年補助,新台幣六萬一千元。——基金會一定沒有想到,由於這一筆「額外」的贊助,建國中學國文科教學研究會在這一年裡多做了許多事,而且這些事還一直延續下來,沒有因為基金會的補助相對減少而縮水——這是建中、也是建中國文科可愛的地方。
為什麼說「額外」?因為前一年度剛剛得到基金會新台幣一萬元的補助,而下年度雖經我極力爭取,也只獲得兩萬元的補助(我提出的活動經費需要將近二
十萬,能自籌的經費大約佔一半,希望基金會至少能給我們有十萬元的補助),因此我們(我及前任主席)猜想:應該是一萬六千元之誤。不過不管怎麼說,基金會的這筆額外補助對我們而言,無異是錦上添花、虎身加翼,而且「意外」的造就了這幾年我們學校國文教學的蓬勃發展。
那時候,我們辦理的紅樓文學獎活動,已經進入了第九年,過去的八年,每年都以一定的程序進行,沒有多大變化。幾年下來,大家(包括老師和學生)都有師老兵疲、欲振乏力、缺少新鮮衝勁、只是到時候趕趕熱鬧、湊湊場面罷了的感覺。有了這筆錢,首先我們就想到給紅樓文學獎活動注入新的推力。於是88年寒假,第一屆建中紅樓文藝營正式推出。我們不僅推出免費的課程,免費的活動,免費的午餐,還附送文具茶點,並且動員歷年得過紅樓文學獎的學長二十餘人回校擔任輔導員,給來自本校以及大台北地區友校的一百多位高中生,大大的開拓了一片璀璨錦繡的國文的視野。
除了文藝營,我們還利用這筆錢在第九屆紅樓文學獎徵選活動裡增闢報導文學獎項、開辦駐校作家文學講座,把基金會給我們補助款項的效用,做了最為淋漓盡致的發揮。
在我的兩年主席任期裡,循例都會收到基金會給我們補助的申請,每次我都慎重的將計畫呈現給基金會,可惜兩年都只獲得基金會各兩萬元的補助。雖然我
可以體諒基金會「粥少僧多」的苦衷,但是我以為基金會仍不妨有所偏重,讓各校真正有效的作為得到更大的發揮。(當然基金會可能有人情上的困擾,但是如果我們有了合理的原則,事情應當都能圓滿解決。下文將一並提出建議。)
拿這個獎,我準備很久了;得這個獎,對我而言一點都不僥倖(但這並不表示我真的是「優良的」)。得獎之前,我拼命的作很多事;得獎之後,我希望還有更多的事可以拼命做。說說我的感想只是我要做的第一步(所以當我發現基金會安排讓得獎人發表感言時,我真是佩服極了那個提出這個構想的人;而且我也真正認真的準備了發言的內容,依要求的三分鐘時間,寫成了講稿,並且預先在我的個人網站上面公布)。十萬元的獎勵,對國文老師來說是很「沈重」的,而「優秀國文教師」又是很清高的「名」,基金會給我這樣既高且重的肯定,我們,至少,我,覺得不能不有所回饋,而且不應該僅僅是回饋一張「得獎人意見表」就想要把它打發掉的。
因此,底下我有一大推「敢言」要提供給基金會參考(如果說得不夠適切妥當,還請諸位大量海涵):
第一.建議基金會在辦理優良國文教師之獎勵活動時,應透過嚴謹的審核程序產生,不要僅僅是認可了學校的推薦便罷。
理由:1.透過嚴謹的審核程序不僅可以展現基金會「慎重」的態度,也是對獲獎者「真正的肯定」。
2.由學校推薦的固然大多確當,仍不乏有不甚允當或受行政保送者,沒有基金會的介入,難以服人。
做法:初選可聘請現職高中國文教師(尤其是已獲本獎勵者)擔任,挑出合格者供董事會決選。(現職高中國文教師對圈內動態是最清楚不過的)
第二、建議基金會在辦理贊助學術、藝文活動時,應秉持既有的原則且有所偏重,而不止是皆大歡喜式的雨露均霑。
理由:1.推廣的意義在於讓大多數的人受益。所以補助給有效的活動,比補助湊熱鬧的活動,或者是為消化補助而辦的活動,更具有補助的意義在。
2.有些學校真有好的活動構想與計畫,可能因為基金會採齊頭式的補助而沒有經費辦理,實在可惜。
做法:與優良國文教師之審核程序同採初複審制,各位曾獲優良國文教師獎勵者,都是最佳的審核者。
第三、建議基金會在辦理優良國文教師之獎勵活動時,除由學校推薦外,應允許並且開放自我推薦者參與。
理由:1.推薦管道的多元,真正的優秀者才更有機會可以出頭。
2.如果我們有嚴謹的審核程序,不必擔心優秀者是出自自我推薦的還是由學校推薦的。
做法:在辦理優良國文教師之獎勵活動前,除發函各校外,並在各傳播媒體公告(包括基金會自己的網站),一方面是徵才,一方面也是傳播訊息,擴大影響。(若有地域、人數、學校等限制,還可以另做考量設計)
第四、建議基金會辦理贊助學術、藝文活動及獎勵優良國文教師活動之成果展覽。
理由:1.辦理贊助學術、藝文活動,受補助單位或個人宜有辦理成果回報,將其成果公開展覽,是對該單位或個人辦理活動的尊敬與肯定;對矇混要求補助者,也有公開警惕之效。
2.受獎勵之優良國文教師,其優良事蹟,除呈報基金會審核(實際為認可)外,他人皆不得與聞得知,沒有發揮到原本應有的相互觀摩或引導後學之效,非常可惜。
做法:可於每年辦理贈獎活動時同時舉辦。
第五、建議基金會公布歷年得獎名單(姓名及學校),並公布未來預定獎勵的地域、人數、學校等資訊。
理由:1.為開放「自我推薦」管道,讓有意者知道獲獎的條件、機會與標準,作為努力的參考。
2.如此一方面讓倖進之徒知所警惕;另一方面也不無鞭策已獲獎者繼續努力之意。
做法:建置基金會網站即可。(網站同時還可做為其他用途,參看第三七)
第六、請基金會將歷屆獲獎老師組織起來,讓他們的光與熱做更大的發揮。
說明:歷屆獲獎老師是一筆珍貴的資產,應該可以對國文教學發揮更大功效,基金會可以妥善加以利用,以擴大基金會對文教志業推展的影響,也順便提高這些得獎者的「利用價值」。(前列五項建議,都可由有意、熱心之獲獎老師推動進行。詳細的「運用」方法,有待基金會來召集、集思廣益)
第七、請基金會建立基金會網站,作為基金會與得獎者及所有從事文教志業相關工作者的來往聯絡中心。
說明:基金會有許多好的作為,由於宣傳不夠鮮為人知,失掉了擴大影響的機會,實在可惜。有了網站,訊息可以隨時公布周知,出版品可以上網傳播,活動過程與成果可以即時上網呈現,讓基金會所作的好事變得更為美好,何樂而不為!
第八、請基金會繼續加強辦理「暑期大陸文教訪問團」。
說明:國文是文化命脈之所寄,而中華文化的根在大陸。基金會辦理的幾度的「暑期大陸文教訪問團」,都獲致相當的成果。我們需要基金會的組織與召集,也熱切的盼望第五度「暑期大陸文教訪問團」的成行。
以上只是個人不成熟的淺見,如果有磋商的機會,許多的構想和辦法,都可能漸漸變得更為深入和可行。我除了熱切期盼成為基金會第五度「暑期大陸文教訪問團」的一員之外,更熱切期盼立即加入基金會的義工行列(以上建議各項,個人都願意,也可以參與)。為了這一篇「敢言」,「意見表」一直拖了將近一個月才寄回,造成工作人員的不便,特別在此表示歉意。
最後敬祝大家
平安喜樂
後學林義烈敬啟
九十年八月三日
by 甲多先生 @ 2021.08.03臺灣
「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第九屆高級中學優良國文教師」得獎感言
(中華民國九十年六月三十日下午講於太平洋聯誼社
——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第九屆高級中學優良國文教師贈獎典禮)
主席,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感謝主辦單位親切的安排,感謝今天陪我同來領受這分榮耀的太太,感謝建中,也感謝建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
在建中國文科的教學團隊裡,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優秀的高中國文教師,因此也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有資格前來接受今天這樣子的榮譽。不過由於名額的限制,這一次他們把機會讓給了我,我也才能站在這裡,鄭重的向大家宣布:建中國文科是一個了不起的組織,而建中是一個可愛的高中。
十一年前,建中國文科的老師想到:「建中有學生五千人,每年作文超過四萬篇,如果能篩選其中精華,加上老師的評改批閱,是一筆可觀的資產。」於是有了「建中年度文選出版企畫」以及「紅樓文學獎實施計畫」的提出。經過大半年的奔走籌劃,以「為開發建中人潛藏實力,提昇寫作風氣,增進文學素養」為宗旨的「紅樓文學獎」正式開跑,這一跑就跑了十一年,一棒接著一棒,不僅開了高中國文教學的風氣之先,更將在中華民國的高中教育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建中國文科以一個純「民間」的團體,承擔這樣艱鉅的重責大任,「了不起」的程度,與 貴會在推展全國高級中學國文教學的努力上,不分上下。
辦理這樣的活動,除了需要人,也需要錢。十一年前,當我剛加入建中國文科的時候,每人每年繳交一百元會費,連支應聚會的餐飲茶水都不夠。於是由國文科教學研究會,在開學的校務會議上發動募捐,居然當場就籌到了十二萬多元(後來由於中央日報的大力相助,募款未動原封退還)——這是建中「可愛」的地方之一。
辦理這樣的活動,既然需要人也需要錢,而辦理第一屆「紅樓文學獎」時,已經發現了郭麗華老師這位長才,於是接任第二棒主席的林明進老師(已獲 貴會第一屆八十二年度高級中學優良國文教師獎勵),便自請向知友同窗募款的工作,三天內募來五十萬,從此建中國文科有了辦理「紅樓文學獎」的固定基金——這是建中「可愛」的地方之二。
八十七學年,我接任第六棒的主席,請出曾挑過前三屆「紅樓文學獎」活動重擔的郭麗華老師四度上陣。其時「紅樓文學獎」的舉辦已經進入第九年,活動逐漸形成制式化,好像年度大拜拜一樣。郭老師曾經是第七屆聯合報小說獎,和第九屆時報文學獎的小說類得主,在新文藝的領域中,具有創作的才氣與指導的見識。在他的主持推動之下,這一年寒假,我們首度推出「88紅樓文藝營」,不僅招收建中學生,還擴及全台北市的各高中。——這是建中「可愛」的地方之三。
八十六年初,為了對外展示「紅樓文學獎」的活動成果,我自動請纓建置「建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網站」,於該年5月15日架設完成並且對外發布。那時候我的電腦能力是:剛剛學會使用PE2,DOS還在似懂非懂之中,視窗WINDOWS和WORD根本還不知道它是什麼「碗糕」,網路更是一竅不通。但是在建中許多電腦高手的指導協助之下,幾年下來,我不曾花過一毛錢學費,現在不僅架設了個人網站,能指導學生利用網路繳交作業、展示成果,還在學校網路下建立了國文科自己的伺服器,讓每一個建中國文老師,都可以在國文科的機器上輕鬆的建立自己的網站。——這是建中「可愛」的地方之四。
八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在我兩年主席即將任滿之前,接受台北市教育局委託「中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定位與運作之研究」的專訪,當主持專案的黃老師問我「建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成功之處何在」時,我說:「紅樓文學獎系列活動的持續舉辦,讓外界把建中國文科視為經營得不錯的教學研究會。」
的確,十一年來紅樓文學獎系列活動的持續舉辦,不但在校內凝聚了高中國文教學的關注,也對外展現了建中活潑的人文實力,使得辦理這個活動的「國文科教學研究會」,成為「建國中學」組織中,不容忽視的成分。今天我也因為這個緣故,成為 貴會第九屆(九十年度)高級中學優良國文教師的得獎人。
感謝建國中學這一個讓我得以自由揮灑的可愛空間,感謝建中國文科教學研究會這個了不起的工作團隊,更要感謝的是 貴會對於高中國文教學的持續關注,希望往後能對我們在這一方面的努力,多伸出一些援手,謝謝!
by 甲多先生 @ 2021.06.30臺灣
法老者,法定老人之謂也。中華民國臺灣,以人年滿65為老,享有包括申辦敬老卡等的種種優惠。民國42年出生的人,到民 國107年,正好達到這個門檻,因而自稱「法老」。人一進入老年,名利之無爭,虞詐之毋用,以前信念,瞬即平息,代之而起 的是一幕幕悠往的過去,時而思潮奔湃,不可遏抑。因此,或加以整理記錄,並漸次披露,其言率皆真實,故號之曰:「法老的 真言」。
法老的真言
(一) | 19,記我的祖母林鄭善娘媽 |
(二) | 堂弟,協助我完成遷葬(七人四代 五座)祖墳的最大幫手 |
(三) | 嘉義縣新港鄉大潭村林姓開基祖 |
(四) | 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國校49年一癸 |
(五) | 資 淺的薪水高資深的領錢少 所謂的「年改」是這樣搞的 |
(六) | 祭父文(寫於父親逝世後的第三 十七年) |
(七) | 祭母文(寫於母親逝世後的第十 九年) |
(八) | 祭祖父文(寫於祖父逝世後的第 七十九年) |
(九) | 祭祖母文(寫於祖母逝世後的第 四十二年) |
(十) | 鳩摩羅什譯的金剛經有多少個字 |
(十一) | 金剛經句子裡的「即」和「則 」該怎麼用 |
(十二) | 金剛經名句裡透露的「現實」與「真 實」 |
(十三) | 金剛經裡的「法施」勝「財施」說 |
(十四) | 試解我祖「栖周」公的身世之謎 |
(十五) | 解決區網不通的問題 |
(十六) | 學生來看我 |
(十七) | 菩薩眼中無眾生 |
(十八) | 背及臀腿等坐骨神經痛治療記 |
by 甲多先生 @ 2015.09.28 臺灣 |
在外面作客叫做旅,到外地去遊歷叫旅行。「國語日報辭典」這樣說。
相對於外面的是裡面,相對於外地的是本地。
裡面就是家,本地就是家鄉。
換句話說,離開家鄉、離開家,就是旅行。
旅程則是:從離開家或家鄉開始,一直到回到家鄉或家的全部過程。
因為這裡所寫的,都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口所說、親手所做、親身所感」的「人、時、事、地、物」,所以叫做真實。
真實的背後,則還有一些拉拉雜雜的促成因緣,於是就在行程開始之前,順便帶上一筆。
真實的旅程
by 甲多先生 @ 2015.09.28 臺灣 |
基隆市公立學校 |
01七堵區 | 七堵國小 | 百福國中 | 基隆商工 | |
五堵國小 | 明德國中 | |||
尚仁國小 | ||||
長興國小 | ||||
堵南國小 | ||||
復興國小 | ||||
華興國小 | ||||
瑪陵國小 | ||||
02中山區 | 中山國小 | 大德國中 | 中山高中 | |
中和國小 | ||||
中華國小 | ||||
太平國小 | ||||
仙洞國小 | ||||
港西國小 | ||||
德和國小 | ||||
03中正區 | 八斗國小 | 八斗國中 | 八斗高中 | 臺灣海洋大學 |
中正國小 | 中正國中 | 基隆海事 | ||
正濱國小 | 正濱國中 | |||
和平國小 | ||||
忠孝國小 | ||||
04仁愛區 | 仁愛國小 | 南榮國中 | ||
成功國小 | 銘傳國中 | |||
尚智國小 | ||||
信義國小 | ||||
南榮國小 | ||||
05安樂區 | 安樂國小 | 武崙國中 | 安樂高中 | |
西定國小 | 建德國中 | 基隆特教學校 | ||
武崙國小 | ||||
長樂國小 | ||||
建德國小 | ||||
隆聖國小 | ||||
06信義區 | 中興國小 | 成功國中 | 基隆女中 | |
月眉國小 | 信義國中 | |||
東光國小 | ||||
東信國小 | ||||
深美國小 | ||||
深澳國小 | ||||
07暖暖區 | 八堵國小 | 碇內國中 | 基隆高中 | |
暖江國小 | 暖暖高中 | |||
暖西國小 | ||||
暖暖國小 | ||||
碇內國小 |
by 甲多先生 @ 2015.09.28 臺灣 |
臺灣現存惜字亭的數量
臺灣現存惜字亭的數量永遠說不準確:因為有的正在傾頹拆毀,有的新蓋重蓋,有的卻是最新發現、或是最近才被認定。即使只是影像也不確定,因為有些影像也正在消失中。
目前所知,臺灣現存惜字亭的數量統計,以我的「新北客園版惜字亭」第二版為最多,有141座(簡稱「北客」版);其次是民國105年11月30日陳宗和的「具地理資訊之雲端 web2.0 敬字亭社群系統」,有135座(簡稱「宗和」版);再其次是民國99年6月吳煬和的「文教、信仰與文化建構-台灣六堆敬字風俗研究」,有119座(簡稱「煬和」版);再其次是民國95年5月遠足文化出版、張志遠著的「臺灣的敬字亭」,有112座(簡稱「志遠」版);再其次是民國101年6月謝乾桶的「客家敬字亭文化與運作-以新竹縣新豐扶雲社為例」,有102座(簡稱「乾桶」版);再其次是民國101年「邁阿密:痞客邦PIXNET」部落格的「南北敬聖亭大集合」,有92座(簡稱「阿密」版)。
「北客」版亭有141座,有141張影像,也有141個亭名;「宗和」版說亭有135座,有135個亭名,也有135張影像,但是其中有5張影像裡並沒有「惜字亭」,而是它被拆毀了以後的遺留殘跡,所以實際上只應該計:有130張影像;「煬和」版有119個亭名,確切的影像張數無法計算;「志遠」版有112個亭名,其中一個只出現在目錄,內文則闕如,其影像隨內文出現,具體張數也是無法計算;「乾桶」有103個亭名,其中一個重複出現,實際上為102個,影像沒有另附;「阿密」版有92張影像,也有92個亭名。以上6版都以臺灣全島或臺灣全區為範圍。還有2013年「f2house.j5726(流浪二人組)」的「舒懷手札:隨意窩Xuite日誌」:「悠遊美濃尋聖蹟」(簡稱「手札」版),目前在網路上仍然暢行,雖然只以「美濃」一地為限,但是他們有三座所有版本都沒有的影像,因此我們也將它納在下表之末。
臺灣現存惜字亭數量對照表 |
數量→ | 141 | 135 | 119 | 112 | 102 | 92 | 31 |
名稱↓ | 北客版 | 宗和版 | 煬和版 | 志遠版 | 乾桶版 | 阿密版 | 手札版 |
板橋林家花園敬字亭 | 001 | 006 | 111 | 006 | 001 | 05 | |
泰山明志書院敬文亭 | 002 | 007 | 112 | 004 | 002 | 03 | |
新莊文昌祠敬字亭 | 003 | 005 | 113 | 003 | 003 | 02 | |
樹林潭底公園聖蹟亭 | 004 | 004 | 114 | 005 | 004 | 04 | |
士林芝山岩惠濟宮敬字亭 | 005 | 001 | 115 | 001 | 005 | 01 | |
士林東吳大學惜字爐 | 006 | 002 | 116 | 002 | 006 | ||
臺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敬字亭 | 007 | 003 | |||||
大溪蓮座山觀音寺敬聖亭 | 008 | 009 | 106 | 009 | 011 | 08 | |
大溪員林里齋明寺敬字亭 | 009 | 011 | 109 | 010 | 014 | 09 | |
中壢新街聖蹟亭 | 010 | 010 | 110 | 011 | 015 | 10 | |
龍潭凌雲里聖蹟亭 | 011 | 012 | 107 | 012 | 012 | 11 | |
龜山大崗里福德宮聖蹟亭 | 012 | 013 | 108 | 008 | 013 | 07 | |
龜山李家聖蹟亭 | 013 | 014 | |||||
蘆竹五福里五福宮聖蹟亭 | 014 | 008 | 105 | 007 | 010 | 06 | |
竹東五指山觀音寺惜字爐 | 015 | 015 | 104 | 016 | |||
新豐後湖村扶雲社孔聖亭 | 016 | 016 | 017 | ||||
關西玉山里赤柯山惜字亭 | 017 | ||||||
新竹市東區關帝廟聖蹟亭 | 018 | 017 | |||||
西湖三湖村五龍宮敬聖亭 | 019 | 020 | 101 | 015 | 021 | 15 | |
西湖四湖村雲梯書院敬聖亭 | 020 | 018 | 103 | 016 | 022 | 14 | |
西湖五湖村德龍宮敬聖亭 | 021 | 019 | 102 | 017 | 023 | ||
苗栗綠苗里英才書院惜字亭 | 022 | 022 | 098 | 013 | 018 | 12 | |
通霄北城里黃家古厝惜字亭 | 023 | 021 | 099 | 018 | 019 | 16 | |
銅鑼中平村敬聖亭 | 024 | 025 | 100 | 014 | 020 | 13 | |
竹南中英里慈蓮禪寺惜字亭 | 025 | 024 | |||||
大湖聖衡宮惜字亭 | 026 | ||||||
公館五鶴山五穀宮崇文臺 | 026 | 023 | |||||
大甲孔門里文昌祠聖蹟亭 | 027 | 027 | 096 | 097 | 024 | 18 | |
石岡土牛客家文化園區惜字亭 | 028 | 028 | |||||
西屯區張家祖廟惜字亭 | 029 | 030 | |||||
南區林氏宗廟敬字亭 | 030 | 029 | 097 | 096 | 17 | ||
竹塘醒靈宮聖蹟亭 | 031 | 037 | 095 | 101 | 028 | 23 | |
和美道東書院字紙亭 | 032 | 036 | 093 | 099 | 026 | 21 | |
員林興賢書院敬聖亭 | 033 | 039 | 092 | 100 | 025 | 22 | |
鹿港龍山寺惜字亭 | 034 | 038 | 094 | 098 | 027 | 20 | |
竹山社寮敬聖亭 | 035 | 031 | 088 | 105 | 030 | 27 | |
南投崇文里藍田書院敬聖亭 | 036 | 035 | 090 | 104 | 031 | 26 | |
草屯登瀛書院聖蹟亭 | 037 | 034 | 089 | 103 | 033 | 25 | |
鹿谷新寮村聖蹟亭 | 038 | 033 | 091 | 106 | 032 | 28 | |
集集明新書院惜字亭 | 039 | 032 | 087 | 102 | 029 | 24 | |
西螺振文書院字紙亭 | 040 | 040 | 086 | 107 | 034 | 29 | |
中埔灣潭國小惜字爐 | 041 | 041 | |||||
中西區永華宮敬字亭 | 042 | 045 | |||||
中西區德化堂敬字亭 | 043 | 044 | 085 | 111 | 036 | ||
中區五妃廟金爐 | 044 | 31 | |||||
中區祀典武廟惜字爐 | 045 | 042 | 084 | 110 | |||
歸仁敦源聖廟惜字亭 | 046 | 043 | 083 | 112 | 035 | 30 | |
鹽水岸內糖廠字紙爐 | 047 | 046 | |||||
大社觀音里明毅堂聖蹟亭 | 048 | 048 | 081 | 046 | 072 | 51 | |
六龜新威里勸善堂惜字亭 | 049 | 084 | 075 | 050 | 068 | ||
杉林上屏里辰峰寺敬字亭 | 050 | 081 | 078 | 049 | 070 | 54 | |
杉林月美里賢文閣 | 051 | 080 | 076 | 047 | 044 | 52 | |
杉林月美里樂善堂惜字亭 | 052 | 079 | 077 | 048 | 069 | 53 | |
阿蓮大崗山超峰寺惜字亭 | 053 | 047 | 082 | 044 | 073 | ||
梓官梓義里善化堂惜字塔 | 054 | 049 | 080 | 045 | 045 | 50 | |
旗山中正里宣化堂字紙爐 | 055 | 082 | 079 | 071 | |||
旗山福前街福德祠敬字亭 | 056 | 083 | |||||
鳳山協善心德堂惜紙亭 | 057 | 085 | |||||
美濃德興里德興福德祠聖亭 | 058 | 30 | |||||
美濃德興里金瓜寮聖蹟亭 | 059 | 051 | 047 | 020 | 038 | 32 | 02 |
美濃中壇里崇雲宮聖蹟亭 | 060 | 060 | 057 | 028 | 051 | 40 | 01 |
美濃中壇輔天五穀宮聖蹟亭 | 061 | 061 | 058 | 029 | 052 | 44 | 03 |
美濃吉和里下九寮聖蹟臺 | 062 | 054 | 050 | 040 | 046 | 27 | |
美濃吉和和興庄福德祠字塔 | 063 | 071 | 067 | 036 | 043 | 38 | 28 |
美濃永盛庄福德祠字紙亭 | 064 | 074 | 071 | 038 | 064 | 36 | 20 |
美濃六寮水口伯公敬字亭 | 065 | 072 | 068 | 043 | 061 | 35 | 21 |
美濃吉東里慈靈宮聖爐 | 066 | 067 | 064 | 041 | 058 | 23 | |
美濃吉東義和庄中福德祠紙亭 | 067 | 075 | 069 | 062 | 24 | ||
美濃興龍庄庄頭伯公敬字亭 | 068 | 25 | |||||
美濃吉東里關帝廟聖亭 | 069 | 066 | 063 | 042 | 057 | 49 | 26 |
美濃吉洋庄福德祠字紙亭 | 070 | 076 | 074 | 039 | 067 | 37 | 29 |
美濃東門彌濃上庄仔敬字亭 | 071 | 052 | 048 | 021 | 040 | 34 | 06 |
美濃獅山朝天五穀宮聖文亭 | 072 | 069 | 066 | 035 | 060 | 43 | 18 |
美濃獅山里上河壩伯公聖亭 | 073 | 078 | 073 | 066 | |||
美濃廣林里聖化宮敬字亭 | 074 | 065 | 062 | 034 | 056 | 13 | |
美濃廣德里牛巷伯公敬字亭 | 075 | 39 | 10 | ||||
美濃廣德竹山溝曾家夥房福德祠聖亭 | 076 | 073 | 070 | 037 | 063 | 41 | 09 |
美濃廣德里慈聖宮字爐 | 077 | 063 | 060 | 033 | 054 | 42 | 31 |
美濃興隆里三山國王宮聖亭 | 078 | 068 | 065 | 032 | 059 | 11 | |
美濃興隆里石母宮字亭 | 079 | 064 | 061 | 030 | 055 | 12 | |
美濃興隆里善化堂聖亭 | 080 | 062 | 059 | 031 | 053 | 08 | |
美濃白雞油樹伯公祠敬字亭 | 081 | 19 | |||||
美濃龍山里清水宮聖亭 | 082 | 057 | 053 | 027 | 048 | 16 | |
美濃龍山里南山宮敬字亭 | 083 | 070 | 054 | 049 | |||
美濃龍山國小福德祠聖亭 | 084 | 077 | 072 | 065 | 22 | ||
美濃茶頂山天雲宮敬字亭 | 085 | 056 | 052 | 026 | 047 | 17 | |
美濃龍肚里廣化堂聖亭 | 086 | 055 | 051 | 025 | 041 | 45 | 15 |
美濃龍肚庄龍亭和字爐 | 087 | 053 | 049 | 022 | 039 | 48 | 14 |
美濃瀰濃里廣善堂聖蹟亭 | 088 | 058 | 055 | 023 | 050 | 46 | 07 |
美濃瀰濃里德勝公壇字爐 | 089 | 059 | 056 | 024 | 042 | 47 | 05 |
美濃瀰濃里彌濃庄敬字亭 | 090 | 050 | 046 | 019 | 037 | 33 | 04 |
高樹高樹村慈雲宮敬字亭 | 091 | 086 | 001 | 051 | 074 | 66 | |
內埔上樹村宣化堂敬字亭 | 092 | 115 | 029 | 092 | |||
內埔內田村中壇元帥廟字爐 | 093 | 117 | 031 | 078 | 094 | ||
內埔內埔村三山國王廟字爐 | 094 | 113 | 027 | 075 | 090 | 79 | |
內埔竹圍村樂善宮字爐 | 095 | 120 | 034 | 082 | 096 | ||
內埔和興村頓水亭 | 096 | 109 | 023 | 071 | 086 | 76 | |
內埔東勢村文星閣 | 097 | 107 | 021 | 069 | 084 | 74 | |
內埔東勢村福泉堂字爐 | 098 | 112 | 026 | 074 | 089 | 78 | |
內埔東寧村玄女廟字爐 | 099 | 121 | 035 | 083 | 097 | ||
內埔東寧村妙善宮字爐 | 100 | 122 | 036 | 084 | 098 | 83 | |
內埔振豐村敬字亭 | 101 | 106 | 020 | 068 | 73 | ||
內埔振豐村福善堂字爐 | 102 | 114 | 028 | 076 | 091 | 80 | |
內埔振豐村慈善堂字亭 | 103 | 116 | 030 | 077 | 093 | ||
內埔義亭村敬字亭 | 104 | 108 | 022 | 070 | 085 | 75 | |
內埔內田六堆天后宮敬字亭 | 105 | 123 | 079 | 81 | |||
內埔興南村勸化堂字爐 | 106 | 111 | 025 | 073 | 088 | ||
內埔興南村敬聖亭 | 107 | 110 | 024 | 072 | 087 | 77 | |
內埔豐田村慈濟宮字爐 | 108 | 119 | 033 | 081 | 095 | ||
內埔豐田村延平郡王祠字爐 | 109 | 118 | 032 | 080 | 82 | ||
長治德協庄敬字亭 | 110 | 089 | 006 | 056 | |||
麟洛麟頂村開臺聖王廟字爐 | 111 | 091 | 005 | 058 | 72 | ||
麟洛鄉麟洛庄敬聖亭 | 112 | 090 | 004 | 057 | 71 | ||
竹田二崙庄敬字亭 | 113 | 093 | 012 | 060 | 85 | ||
竹田竹南村文筆亭和字爐 | 114 | 094 | 013 | 061 | 078 | 86 | |
竹田西勢村太子宮字爐 | 115 | 100 | 018 | 066 | 082 | 91 | |
竹田西勢村文筆亭和字爐 | 116 | 097 | 016 | 064 | 89 | ||
竹田西勢村覺善堂文筆閣 | 117 | 098 | 017 | 065 | 081 | 90 | |
竹田南勢村文筆亭和字爐 | 118 | 095 | 014 | 062 | 079 | 87 | |
竹田美崙村文筆亭 | 119 | 099 | 019 | 067 | 083 | 92 | |
竹田履豐村文筆亭 | 120 | 096 | 015 | 063 | 080 | 88 | |
竹田糶糴村敬字亭 | 121 | 092 | 011 | 059 | 84 | ||
萬巒五溝村慈雲堂字爐 | 122 | 101 | 010 | 055 | 077 | 70 | |
萬巒佳和村敬字亭 | 123 | 105 | 008 | 053 | 68 | ||
萬巒鹿寮村鹿寮下敬字亭 | 124 | 103 | 009 | 054 | 69 | ||
萬巒萬巒庄敬字亭 | 125 | 102 | 007 | 052 | 076 | 67 | |
萬巒五溝水廣泉堂敬字亭 | 126 | 104 | |||||
佳冬佳冬村聖亭 | 127 | 125 | 038 | 086 | 56 | ||
佳冬昌隆村聖亭 | 128 | 126 | 040 | 088 | 58 | ||
佳冬萬建村敬字亭 | 129 | 128 | 041 | 089 | 101 | 59 | |
佳冬賴家村敬聖亭 | 130 | 127 | 039 | 087 | 100 | 57 | |
新埤建功村聖亭 | 131 | 130 | 037 | 085 | 099 | 55 | |
里港武洛村福安宮敬字亭 | 132 | 088 | 003 | 091 | 61 | ||
里港雪峰書院敬聖亭 | 133 | 087 | 002 | 090 | 075 | 60 | |
枋寮人和村水底寮敬字亭 | 134 | 124 | 042 | 092 | 62 | ||
枋寮玉泉村石頭營敬字亭 | 135 | 131 | 043 | 093 | 63 | ||
南州糖廠溪北永安宮紙爐 | 136 | 129 | 045 | 095 | 102 | 65 | |
滿州永靖村敬聖亭 | 137 | 132 | 044 | 094 | 64 | ||
池上福文村玉清宮字亭 | 138 | 135 | 119 | 009 | |||
鳳林校長夢工廠敬字亭 | 139 | 134 | 118 | 108 | 008 | ||
宜蘭陳氏鑑湖堂登瀛書院惜字亭 | 140 | 133 | |||||
羅東孔廟惜字亭 | 117 | 007 | |||||
金城浯江書院敬字亭 | 141 | 109 |
說明:
1.「宗和」版026苗栗大湖聖衡宮惜字亭,只有亭名沒有影像,不在我的收錄名單之下;同樣的,「煬和」版117和「乾桶」版007宜蘭羅東孔廟惜字亭,也因為沒有影像我沒有收錄。
2.「宗和」版014龜山李家聖蹟亭、017新竹市東區關帝廟聖蹟亭、023公館玉穀村五鶴山五穀宮崇文臺、024竹南中英里慈蓮禪寺惜字亭、027石岡土牛客家文化園區惜字亭、045臺南市中西區永華宮敬字亭、046鹽水岸內糖廠字紙爐、083旗山福前街福德祠敬字亭、085鳳山協善心德堂惜紙亭、104萬巒五溝水廣泉堂敬字亭、133宜蘭陳氏鑑湖堂登瀛書院惜字亭等10座,亭名及影像俱為「北客」二版據以新增。
3.「北客」一版收錄之007臺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敬字亭、029西屯區張家祖廟惜字亭(原稱「金亭」,今從「宗和」版名)、041中埔灣潭國小惜字爐,至民國105年11月30日,才被陳宗和的「具地理資訊之雲端 web2.0 敬字亭社群系統」所收。「北客」一版收錄之017關西玉山里赤柯山惜字亭,至今尚未被其他人確認。
4.「志遠」版109金城浯江書院敬字亭為其版本所獨有,我認同這種「臺灣的敬字亭」觀念,在「北客」一版時即將之收錄。
5.「阿密」版收錄31臺南市中區五妃廟金爐為「惜字亭」,至今亦尚未被其他人確認,但是我認同他,故於「北客」一版時即將之收錄在其中。
6.「手札」版19美濃龍山里白雞油樹伯公祠敬字亭、25美濃吉東里興龍庄頭伯公敬字亭、30美濃德興里德興福德祠聖亭為其版本所獨有,在此特別說明。
7.「北客」二版新增073美濃獅山里上河壩伯公聖亭、083美濃龍山里南山宮敬字亭兩亭影像,皆取自「宗和」版。兩者在製作「北客」一版時已有亭名,但影像一直無法取得,還求助過當地的有關部門,但是終於不得要領,只好割愛。本版影像前者間接來自麗文文化出版、吳煬和著作「文教、信仰與文化建構-台灣六堆敬字風俗研究」一書,「宗和」版引用時還特別註明:「未找,圖自該書2011年版344頁」;後者我在Google街景裡似乎還看得到,不知道為什麼我請問的當地人卻說不知道。
8.如果網友有發現疑似「惜字亭」的廢棄建築物,請向有關單位,如縣市政府或鄉鎮區公所的文化部門、客家事務單位等通報,讓臺灣的文化瑰寶得以重見天日。如果網友發現我的網頁裡的「惜字亭」影像、名稱、位置、類別屬性等有任何的錯誤或不妥,也請不吝給予指出,以便檢查修正,謝謝。
by 甲多先生 @ 2019.06.12 臺灣
新北客園版惜字亭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簡稱「新北客園」,以推展「客家文化」為職志。
「惜字亭」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曾經大量出現在臺灣地區的客家庄,到目前為止還有相當數量的遺留。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所在的新北市三峽區,雖然號稱是新北市客家人口比例最高的第一區,但是沒有留下任何一座惜字亭;「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裡,也沒有如同2011年的「臺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一般,於2005年開園時,新建一座全新的「敬字亭」作為展示之用。
但是,「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裡還是有「惜字亭」的。
走進「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的圓樓大門之前,你會看到大門上環繞著一座巨大的ㄇ字形,名為「Hakka印象」的透雕窗花公共藝術作品;在面向它最左邊一行、由下往上四點五格,再加上它旁邊一行由下往上兩格的一大部分,即下圖左下角由紅色框線所圍成的範圍,就是「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的「惜字亭」。
2012年,我響應「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的志工招募活動;2013年3月8日,我參加新北市客家事務局為我們舉辦的志工特殊訓練時,「園區導覽介紹」課程的講師,也是新北市客家事務局志工隊的吳鳳貞隊長,就站在它前面,跟我們詳細的介紹了這一件客家文化的瑰寶,令我十分震撼。這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聽說「惜字亭」這個名稱,也是第一次知道客家先人有這麼文明可愛的日常生活。
有感於客家人對尊敬先人文化的樸拙表現,我從欣賞他們純樸之心,轉而也敬重他們所敬重的文化表徵。因此,當我於2013年4月正式成為「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的導覽志工時,我就開始收集臺灣地區的「惜字亭」影像,默默發願要在網路的世界裡,為「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打造一座屬於我們的「惜字亭大觀園」,簡稱「新北客園版惜字亭」。
2015年9月,「新北客園版惜字亭」第一版完成,檔案名稱:「臺灣地區現存惜字亭影像全覽」,以「臺灣現存惜字亭影像全覽」之名,發表在「甲多先生的收藏」部落格,並列為部落格裡甲多先生的第一項收藏,共收得「惜字亭」影像128座。分布地點及其類別屬性,表列如下:
統計:
臺灣本島19個縣市中,除基隆、新竹、嘉義3市+宜蘭縣,4個縣市還沒有發現「惜字亭」之外,其他15個縣市都還有一座以上的「惜字亭」。3個外島縣只有金門有1座,另澎湖連江兩個則無。總數128座。明確位在客家庄的有89座:高雄市其他區4座,六堆地區71座,桃園2座新竹3座苗栗6座共11座,北花東各1座共3座。其中臺北花蓮的位在文化館內,專供展示之用。屬於古蹟和歷史建築的共23座。
名稱及影像來源如下:
甲、101年6月謝乾桶:「客家敬字亭文化與運作-以新竹縣新豐扶雲社為例」,「附錄4」
乙、99年6月吳煬和:「文教、信仰與文化建構-臺灣六堆敬字風俗研究」,「附錄1:臺灣地區敬字亭存廢沿革表」
丙、2013年「f2house.j5726(流浪二人組)」:「舒懷手札:隨意窩Xuite日誌」,「悠遊美濃尋聖蹟」
丁、2012年「邁阿密:痞客邦PIXNET」:「南北敬聖亭大集合」
戊、95年5月張志遠:「臺灣的敬字亭」,遠足文化
己、101年-103年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六堆文化之寶-敬字亭」(電影短片)
庚、86年3月曾秋美:「惜字敬聖的遠風留跡-桃園縣的惜字亭」,桃園縣文化中心
2019年5月,因為我的「新北客園版惜字亭」第一版檔案存放的中華電信HiNet網頁空間終止服務,為了搬移檔案,就順便檢視一下網路上有關「惜字亭」的訊息,發現有了一些變化。於是重新加以整理排序,更新為「新北客園版惜字亭」第二版,用同樣的名稱改發表在「甲多法老的部落格」,計收「惜字亭」影像141座。其分布地點及類別屬性如下:
統計:
臺灣本島19個縣市中,除了基隆、嘉義兩市尚未發現「惜字亭」之外,其他17個縣市都至少還有一座以上的「惜字亭」遺留。3個外島縣只有金門有1座,另澎湖連江兩個則無。總數141座。明確位在客家庄的有93座:高雄市其他區4座,六堆地區74座,桃園2座新竹3座苗栗6座共11座,北中花東各1座共4座。其中臺北臺中花蓮的位在文化館內,專供展示之用。屬於古蹟和歷史建築的共23座。
名稱及影像來源新增:
辛、105年11月30日陳宗和:「具地理資訊之雲端 web2.0 敬字亭社群系統」,「附錄1:全臺敬字亭之地理位置清單」、「附錄2:臺灣敬字亭影像」
2014年,當我如火如荼的到處搜尋「惜字亭」影像時,曾有幾個百搜不得的個案,迫不得已而向相關的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等有關部門求助,大部分都吃了閉門羹,或敷衍的回我說,你應該找誰找誰;只有竹東鎮公所的承辦人員有了熱情的回應,並且把我想要的「惜字亭」影像迅速的寄了過來,真令我感動到無以復加。可惜我不知道幫我寄檔案過來的承辦小姐是誰,更不知道幫我去拍照的人是誰,只好把這段經歷公布在此,希望幫助過我的人都能看到我在這兒傳遞過去的感謝,謝謝、承蒙你、恁仔細。
by 甲多先生 @ 2019.06.10 臺灣
臺灣現存惜字亭位址類別表 |
編號 |
縣市 |
名稱 |
位址 |
類別 |
備註 |
001 |
新北市 |
板橋區四門街42之65號 |
宅第 |
國定古蹟 |
|
002 |
新北市 |
泰山區明志路2段184號 |
書院 |
||
003 |
新北市 |
新莊區碧江街20號 |
寺廟 |
市定古蹟 |
|
004 |
新北市 |
樹林區潭底公園 |
村落 |
歷史建築 |
|
005 |
臺北市 |
士林區至誠路1段326巷26號 |
寺廟 |
臺灣最北 |
|
006 |
臺北市 |
士林區臨溪路70號 |
學校 |
||
007 |
臺北市 |
中正區汀州路3段2號 |
文化館 |
||
008 |
桃園市 |
大溪區康定里49號 |
寺廟 |
||
009 |
桃園市 |
大溪區員林里齋明街153號 |
寺廟 |
||
010 |
桃園市 |
中壢區延平路176號 |
街道 |
歷史建築 |
|
011 |
桃園市 |
桃園市龍潭區凌雲里聖亭路 |
村落 |
市定古蹟 |
|
012 |
桃園市 |
龜山區大崗里坪頂大湖88號 |
寺廟 |
||
013 |
桃園市 |
龜山區新興1街96號附近 |
民宅 |
||
014 |
桃園市 |
蘆竹區五福里55號 |
寺廟 |
||
015 |
新竹縣 |
竹東鎮瑞豐里4鄰94號 |
寺廟 |
||
016 |
新竹縣 |
新豐鄉後湖村縣道117號旁 |
書院 |
||
017 |
新竹縣 |
新竹縣關西鎮玉山里 |
村落 |
||
018 |
新竹市 |
新竹市東區南門街109-1號 |
寺廟 |
||
019 |
苗栗縣 |
西湖鄉三湖村1鄰店子腳4號 |
寺廟 |
||
020 |
苗栗縣 |
西湖鄉四湖村學堂下10號 |
寺廟 |
歷史建築 |
|
021 |
苗栗縣 |
西湖鄉五湖村14鄰198號 |
寺廟 |
||
022 |
苗栗縣 |
苗栗市綠苗里中正路756號 |
書院 |
縣定古蹟 |
|
023 |
苗栗縣 |
通霄鎮北城里7鄰60之1號 |
民宅 |
||
024 |
苗栗縣 |
銅鑼鄉中平村第一鄰農地中 |
村落 |
||
025 |
苗栗縣 |
竹南鎮中英里民生路2號 |
寺廟 |
||
026 |
苗栗縣 |
公館鄉玉穀村1鄰11號 |
寺廟 |
||
027 |
臺中市 |
大甲區孔門里文武路116號 |
寺廟 |
市定古蹟 |
|
028 |
臺中市 |
石岡區土牛里豐勢路德成巷10號 |
文化館 |
||
029 |
臺中市 |
台中市西屯區安和路111號 |
寺廟 |
市定古蹟 |
|
030 |
臺中市 |
台中市南區國光路55號 |
寺廟 |
||
031 |
彰化縣 |
竹塘鄉民敬村金山路34號 |
寺廟 |
歷史建築 |
|
032 |
彰化縣 |
和美鎮和卿路10號 |
書院 |
||
033 |
彰化縣 |
員林鎮三民路1號(員林公園內) |
書院 |
縣定古蹟 |
|
034 |
彰化縣 |
鹿港鎮龍山里金門街81號 |
寺廟 |
||
035 |
南投縣 |
竹山鎮社寮里及山路1段1738號 |
寺廟 |
縣定古蹟 |
|
036 |
南投縣 |
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140號 |
書院 |
縣定古蹟 |
|
037 |
南投縣 |
草屯鎮史館路文昌巷30號 |
書院 |
縣定古蹟 |
|
038 |
南投縣 |
鹿谷鄉新寮村中正路164之1號 |
街道 |
國定古蹟 |
|
039 |
南投縣 |
集集鎮永昌里東昌巷4號 |
書院 |
縣定古蹟 |
|
040 |
雲林縣 |
西螺鎮廣福里農西路6號 |
書院 |
縣定古蹟 |
|
041 |
嘉義縣 |
中埔鄉中埔鄉灣潭村下庄1之1號 |
學校 |
||
042 |
臺南市 |
中西區府前路1段196巷20號 |
寺廟 |
||
043 |
臺南市 |
中西區府前路1段178號 |
寺廟 |
||
044 |
臺南市 |
中區五妃街201號 |
寺廟 |
國定古蹟 |
|
045 |
臺南市 |
中區武聖里永福路2段229號 |
寺廟 |
臺灣最西 |
|
046 |
臺南市 |
歸仁區忠孝北路120巷 |
寺廟 |
||
047 |
臺南市 |
鹽水區岸內里 |
官署 |
||
048 |
高雄市 |
大社區觀音里三民路162巷12號 |
寺廟 |
||
049 |
高雄市 |
六龜區新威里新威路153號 |
寺廟 |
||
050 |
高雄市 |
杉林區上屏里上仙路152巷1號 |
寺廟 |
||
051 |
高雄市 |
杉林區月美里高欣超市對面小路前 |
村落 |
||
052 |
高雄市 |
杉林區月美里桐竹路241號 |
寺廟 |
||
053 |
高雄市 |
阿蓮區岡山里5號 |
寺廟 |
||
054 |
高雄市 |
梓官區梓義里中崙路225之1號 |
寺廟 |
||
055 |
高雄市 |
旗山區中正里廟前巷26號 |
寺廟 |
||
056 |
高雄市 |
旗山區福前街 |
寺廟 |
||
057 |
高雄市 |
鳳山區鎮南里五甲二路722號 |
寺廟 |
||
058 |
高雄市 |
美濃區中正路二段475號後方農塘 |
寺廟 |
||
059 |
高雄市 |
美濃區德興里574號 |
村落 |
市定古蹟 |
|
060 |
高雄市 |
美濃區中壇里中興街193號 |
寺廟 |
||
061 |
高雄市 |
美濃區中壇里五穀街32號 |
寺廟 |
已拆除 |
|
062 |
高雄市 |
美濃區吉和里永盛庄活動中心旁 |
村落 |
||
063 |
高雄市 |
美濃區吉和里和興庄頭 |
伯公 |
||
064 |
高雄市 |
美濃區龍山街102號斜對面 |
伯公 |
||
065 |
高雄市 |
美濃區吉東里吉東國小旁 |
伯公 |
||
066 |
高雄市 |
美濃區吉東里吉山12號 |
寺廟 |
||
067 |
高雄市 |
美濃區吉東里義和庄 |
伯公 |
||
068 |
高雄市 |
美濃區吉東里吉山街61號 |
寺廟 |
||
069 |
高雄市 |
美濃區吉東里社區活動中心 |
寺廟 |
||
070 |
高雄市 |
美濃區吉洋里吉洋街1號 |
伯公 |
已拆除 |
|
071 |
高雄市 |
美濃區東門里民生路曾屋伙房 |
村落 |
||
072 |
高雄市 |
美濃區獅山里規山18號 |
寺廟 |
||
073 |
高雄市 |
美濃獅山里上河壩田中 |
伯公 |
||
074 |
高雄市 |
美濃區廣林里廣福街153號 |
寺廟 |
||
075 |
高雄市 |
美濃區廣德里民族路20號 |
寺廟 |
||
076 |
高雄市 |
美濃區廣德里竹山溝曾家夥房 |
伯公 |
||
077 |
高雄市 |
美濃區廣德里廣興街1號 |
寺廟 |
||
078 |
高雄市 |
美濃區興隆里廣興街148號 |
寺廟 |
||
079 |
高雄市 |
美濃區興隆里羌子寮 |
寺廟 |
||
080 |
高雄市 |
美濃區興隆里興隆街35號 |
寺廟 |
||
081 |
高雄市 |
美濃區龍山里十全街26號產業道路 |
伯公 |
||
082 |
高雄市 |
美濃區龍山街102號斜對面 |
伯公 |
||
083 |
高雄市 |
美濃區龍山里龜山街 |
寺廟 |
||
084 |
高雄市 |
美濃區龍山里龍山國小對面 |
伯公 |
2013拆 |
|
085 |
高雄市 |
美濃區龍肚里茶頂街2號 |
寺廟 |
||
086 |
高雄市 |
美濃區龍肚里龍蘭街9號 |
寺廟 |
||
087 |
高雄市 |
美濃區龍肚里龍肚街78號隔壁 |
村落 |
||
088 |
高雄市 |
美濃區瀰濃里福美路281號 |
寺廟 |
||
089 |
高雄市 |
美濃區瀰濃里博愛街宋家夥房白馬 |
寺廟 |
||
090 |
高雄市 |
美濃區瀰濃里中山路與永安路叉口 |
街道 |
市定古蹟 |
|
091 |
屏東縣 |
高樹鄉高樹村南興路47號 |
寺廟 |
||
092 |
屏東縣 |
內埔鄉上樹村樹山路33號 |
寺廟 |
||
093 |
屏東縣 |
內埔鄉內田村崇文巷15號 |
寺廟 |
||
094 |
屏東縣 |
內埔鄉內埔村文化路136巷 |
寺廟 |
||
095 |
屏東縣 |
內埔鄉竹圍村竹西巷37號 |
寺廟 |
||
096 |
屏東縣 |
內埔鄉和興村學人路92巷柑園下 |
村落 |
||
097 |
屏東縣 |
內埔鄉東勢村大同路2段14之5號 |
村落 |
||
098 |
屏東縣 |
內埔鄉東勢村大同路3段福泉巷23 |
寺廟 |
||
099 |
屏東縣 |
內埔鄉東寧村自強路303號 |
寺廟 |
||
100 |
屏東縣 |
內埔鄉東寧村明善路1號 |
寺廟 |
||
101 |
屏東縣 |
內埔鄉振豐村新東路172之1號 |
村落 |
||
102 |
屏東縣 |
內埔鄉振豐村瀧觀巷657號 |
寺廟 |
||
103 |
屏東縣 |
內埔鄉振豐村瀧觀巷661號 |
寺廟 |
||
104 |
屏東縣 |
內埔鄉義亭村南平路93號雙福橋旁 |
村落 |
||
105 |
屏東縣 |
內埔鄉內田村廣濟路164號 |
寺廟 |
||
106 |
屏東縣 |
內埔鄉興南村昌宏路65號 |
寺廟 |
||
107 |
屏東縣 |
內埔鄉興南村昌宏路79巷66號 |
村落 |
||
108 |
屏東縣 |
內埔鄉豐田村竹南路27號 |
寺廟 |
||
109 |
屏東縣 |
內埔鄉豐田村延平路2號 |
寺廟 |
||
110 |
屏東縣 |
長治鄉德協國小外左側公墓 |
村落 |
||
111 |
屏東縣 |
麟洛鄉麟頂村成功路170號 |
寺廟 |
||
112 |
屏東縣 |
麟洛鄉麟蹄村中正路小份巷36號 |
村落 |
||
113 |
屏東縣 |
竹田鄉二崙村李硯田檳榔園 |
村落 |
||
114 |
屏東縣 |
竹田鄉竹南村竹南路24號 |
村落 |
||
115 |
屏東縣 |
竹田鄉西勢村光明路101號 |
寺廟 |
||
116 |
屏東縣 |
竹田鄉西勢村溝仔墘地號4之1 |
村落 |
||
117 |
屏東縣 |
竹田鄉西勢村龍門路26號 |
寺廟 |
||
118 |
屏東縣 |
竹田鄉南勢村南勢二號橋旁 |
村落 |
||
119 |
屏東縣 |
竹田鄉美崙村通明路12之7號對面 |
村落 |
||
120 |
屏東縣 |
竹田鄉履豐村豐興路75號 |
村落 |
||
121 |
屏東縣 |
竹田鄉糶糴村達達港南側龍頸溪旁 |
村落 |
||
122 |
屏東縣 |
萬巒鄉五溝村東興路25號 |
寺廟 |
||
123 |
屏東縣 |
萬巒鄉佳和村佳興路91號後檳榔園 |
村落 |
||
124 |
屏東縣 |
萬巒鄉鹿寮村永康路131號對面 |
村落 |
||
125 |
屏東縣 |
萬巒鄉萬巒村萬巒橋河邊公園 |
村落 |
||
126 |
屏東縣 |
萬巒鄉西盛路五溝水圳旁 |
寺廟 |
||
127 |
屏東縣 |
佳冬鄉佳冬村蕭宅屋側東柵門旁 |
民宅 |
||
128 |
屏東縣 |
佳冬鄉昌隆村南柵門 |
村落 |
||
129 |
屏東縣 |
佳冬鄉萬建村大同路686號對面 |
村落 |
||
130 |
屏東縣 |
佳冬鄉賴家村太平路38號住家後側 |
村落 |
||
131 |
屏東縣 |
新埤鄉建功村村口 |
村落 |
||
132 |
屏東縣 |
里港鄉武洛村社區活動中心旁 |
寺廟 |
||
133 |
屏東縣 |
里港鄉過江路41號里港國小大門左 |
書院 |
||
134 |
屏東縣 |
枋寮鄉人和村中華路24之1號對面 |
村落 |
||
135 |
屏東縣 |
枋寮鄉玉泉村玉泉路清山路交叉口 |
官署 |
縣定古蹟 |
|
136 |
屏東縣 |
臺糖公司南州糖廠溪北永安宮 |
寺廟 |
||
137 |
屏東縣 |
滿州鄉永靖村屏200號線道12公里 |
村落 |
歷史建築 |
|
138 |
臺東縣 |
池上鄉福文村文化路20號 |
寺廟 |
||
139 |
花蓮縣 |
鳳林鎮民生路12號 |
文化館 |
||
140 |
宜蘭縣 |
宜蘭市進士路36-10號 |
寺廟 |
臺灣最東 |
|
141 |
金門縣 |
金城鎮珠浦北路35號 |
書院 |
縣定古蹟 |
by 甲多先生 @ 2015.09.28 臺灣 |
1.「六堆文化之寶-敬字亭」是一部電影短片,檔案大小269MB,時間長度:27分鐘06秒,中華民國100年到103年間,曾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二樓「常設展室」的「典藏客語展區」,以多部個人電腦連續播映的方式,展出了相當一段時間。影片的製作人,從影片中推估,應該是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或是他們的委託單位。
2.片中總共介紹了41座六堆文化之寶-敬字亭。其中第1座和第24座、第15座和第41座重複,所以實際介紹的六堆文化之寶-敬字亭為39座。
3.片子開始在古樂聲中顯示了本片的標題:「六堆文化之寶-敬字亭」;接著以影像加字幕的方式,介紹了14座分布在六堆地區竹田萬巒內埔佳冬的敬字亭,字幕的內容為敬字亭座落的鄉、村和敬字亭的名稱;從1分07秒、第四座西勢村玉清宮文筆閣起,並以客語簡單介紹客家敬字亭的由來。3分44秒起,開始以客語旁白,在美濃區7座敬字亭影像間,穿插介紹各亭的由來、現存數量、奉祀神明與客家人興建敬字亭的目的。6分03秒起,逐亭分別詳細介紹它們的地理位置、造型特色、現況頹危以及它們值得保存的價值。
4.以下是我對這部電影短片的文字簡述。要看各亭的廬山真面目,直接移動滑鼠在該亭名稱上點兩下即可。
六堆文化之寶-敬字亭 |
編號 | 鄉鎮市區 | 村里社區宮廟 | 名稱 | 備註 |
01 | 竹田鄉 | 西勢村 | 文筆亭 | 同編號24 |
02 | 竹田鄉 | 南勢村 | 文筆亭 | |
03 | 竹田鄉 | 履豐村 | 文筆亭 | |
04 | 竹田鄉 | 西勢村玉清宮 | 文筆閣 | 簡單介紹 |
05 | 竹田鄉 | 美崙村 | 文筆亭 | |
06 | 竹田鄉 | 竹南村 | 文筆亭 | |
07 | 萬巒鄉 | 五溝村慈雲堂 | 字爐 | |
08 | 內埔鄉 | 義亭村 | 敬字亭 | |
09 | 內埔鄉 | 東勢村福泉堂 | 字爐 | |
10 | 內埔鄉 | 東勢村 | 文星閣 | |
11 | 內埔鄉 | 豐田村延平郡王廟 | 文筆亭 | |
12 | 內埔鄉 | 振豐村慈善堂 | 字爐 | |
13 | 內埔鄉 | 內田村中壇元帥 | 字爐 | |
14 | 佳冬鄉 | 賴家村 | 敬聖亭 | |
15 | 美濃區 | 中壇里 | 聖蹟亭 | 開始解說,同編號41 |
16 | 美濃區 | 金瓜寮 | 聖蹟亭 | 直轄市定古蹟 |
17 | 美濃區 | 下九寮 | 聖蹟亭 | |
18 | 美濃區 | 廣林里 | 敬字亭 | |
19 | 美濃區 | 龍肚里 | 龍亭 | |
20 | 美濃區 | 竹山溝 | 聖亭 | |
21 | 美濃區 | 上庄 | 敬字亭 | |
22 | 竹田鄉 | 糶糴村 | 文筆亭 | 詳細解說 |
23 | 竹田鄉 | 二崙村 | 敬聖亭 | |
24 | 竹田鄉 | 西勢村 | 文筆亭 | 同編號1 |
25 | 內埔鄉 | 振豐村新北勢 | 敬字亭 | |
26 | 內埔鄉 | 和興村 | 敬字亭 | 又稱頓水伯公 |
27 | 內埔鄉 | 興南村 | 敬聖亭 | 在勸化堂後 |
28 | 萬巒鄉 | 萬巒村 | 敬聖亭 | |
29 | 萬巒鄉 | 鹿寮村 | 敬字亭 | |
30 | 萬巒鄉 | 佳和村 | 敬字亭 | |
31 | 新埤鄉 | 建功村 | 敬聖亭 | |
32 | 佳冬鄉 | 昌隆村 | 敬聖亭 | |
33 | 佳冬鄉 | 萬建村 | 敬聖亭 | |
34 | 佳冬鄉 | 佳冬村 | 惜字亭 | |
35 | 枋寮鄉 | 人和社區 | 敬聖亭 | |
36 | 枋寮鄉 | 玉泉村石頭營 | 敬聖亭 | 國定三級古蹟 |
37 | 滿州鄉 | 永靖村 | 敬聖亭 | 歷史建築 |
38 | 麟洛鄉 | 小份村 | 敬字亭 | |
39 | 里港鄉 | 里港國小(雪峰書院) | 敬聖亭 | |
40 | 美濃區 | 瀰濃里 | 敬字亭 | 國定三級古蹟 |
41 | 美濃區 | 中壇里 | 聖蹟亭 | 同編號15 |
附:完整版「六堆文化之寶-敬字亭」,共74座(枋寮、滿州、里港等4座不算) |
前堆:麟洛、長治,共3座 |
110長治 | 111麟洛1 | 112麟洛2 |
中堆:竹田,共9座 |
113竹田1 | 114竹田2 | 115竹田3 | 116竹田4 | 117竹田5 | 118竹田6 | 119竹田7 |
120竹田8 | 121竹田9 |
先鋒隊:萬巒,共5座 |
122萬巒1 | 123萬巒2 | 124萬巒3 | 125萬巒4 | 126萬巒5 |
左堆:佳冬、新埤,共5座 |
127佳冬1 | 128佳冬2 | 129佳冬3 | 130佳冬4 | 131新埤 |
右堆:美濃、高樹,共34座 |
後堆:內埔,共18座 |
092內埔1 | 093內埔2 | 094內埔3 | 095內埔4 | 096內埔5 | 097內埔6 | 098內埔7 |
099內埔8 | 100內埔9 | 101內埔10 | 102內埔11 | 103內埔12 | 104內埔13 | 105內埔14 |
106內埔15 | 107內埔16 | 108內埔17 | 109內埔18 |
by 甲多先生 @ 2015.09.28 臺灣 |
1.甲多先生有一些屬於臺灣的收藏:現存惜字亭、公立學院校、政府辦公處、火車停駐點、捷運出入口、在地風景點等,先是以數位相機一張一張的拍,後來有的截取自書冊圖卡,有的下載自網路,還有的求助於當地的鄉鎮公所;最近發心整理起來,發現數量還真多。於是申請了一個部落格,打算慢慢的把它們分享出來。
2.甲多先生還有一些屬於個人的收藏:故鄉、居地、家族、舊友、記憶、作品、雜想等,收攏分輯而成聰訓齋語、細說作文、稚嫩的年代、真實的旅程、法老的真言、國語文教學、教育及其他七部,有的收藏時間早已超過半個世紀,也算是骨董了。
3.免責聲明:本網誌資料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權益,絕非故意。敬請留言告知,甲多先生當立即改善。
4.感謝您的諒解!
甲多先生的收藏 |
惜字亭 | 公學校 | 治在所 | 火車站 | 捷運站 | 在地點 | 聰訓齋語 | |
細說作文 | 稚嫩的年代 | 真實的旅程 | 法老的真言 | 國語文教學 | 教育及其他 | 畢業紀念冊 |
by 甲多先生 @ 2015.09.28 臺灣 |